
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出过不少精囊妙计。
隔岸观火,空城计等等皆出自他手。当然,除了在军事上有着无数妙计以外,他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
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言。
所以,完成刘备让蜀国壮大的心愿,成为了诸葛亮此生目标。
可惜,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北伐损失惨重。
不仅布局尽毁,还失去了11位大将,诸葛亮因此郁郁寡欢。那么,诸葛亮为何会失败?失去的大将又都是谁?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出山
众所周知,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曾经三顾茅庐。
当时的刘备,为了能够复兴汉室,夺取天下,广招人才为自己效力。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徐庶和司马徽两人看到刘备招揽人才属实用心,就把诸葛亮举荐给了他。
刘备听言,便立即和张飞关羽,前去拜访诸葛亮。
不巧的是,那天诸葛亮有事出了门,三人只能悻悻而归。
不久以后,刘备实在是爱才心切,便又和关羽、张飞去二请诸葛亮。可是,这时的诸葛亮却依旧不在家。
张飞本就不愿意前来,这两次又都扑了空,加上天上下雪,便催促刘备还是早些回去吧。
无奈之下,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信上写满了他对诸葛亮的钦佩和赞赏,想让他助自己一臂之力。
过了几天,刘备依旧没有收到诸葛亮的回信,就打算再去一趟茅草屋。
这一趟的诸葛亮恰巧在家里睡觉,刘备不敢惊动诸葛亮,便一直在床边站着等他醒来。待诸葛亮醒来以后,这才坐下与其交谈。
诸葛亮看到了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对国家也极其重视。
就此离开了茅草屋始帮助刘备分析局势,商讨如何争夺土地,夺取天下。
蜀国也在诸葛亮的助力之下,发展的越来越好。可惜好景不长。
后来蜀国因为刘备在战策上的失误,导致几十万大军被灭,开始逐渐崩塌。
刘备眼看局势动荡,只能选择在临终之际,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也是付出了全部心血来辅佐刘禅。
可是在第一次北伐上面,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却没想到自己算错了一步,导致满盘皆输。
诸葛亮的北伐之战
在刘备去世数年后,诸葛亮看到蜀国兵马已经充足,在南方的局势也趋于稳定,便抓住了时机,开始了第一次的北伐。
公元228年,诸葛亮先是部署了赵云率领一个小队假装攻击关中地区,让魏国的主力军队转移到关中,来一个调虎离山计之计。
然后自己则带着蜀国的主力部队,给凉州来一个措手不及。
由于蜀国在很多年都没有行动,魏国便放松了戒备,导致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群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何其抵抗。
所,诸葛亮这次的突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当即收服了三群。
除此之外,部分将领也纷纷投降于诸葛亮,让蜀国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只不过,战争打到这里,魏明帝也逐渐知道了此事,便派遣了司马懿、张郃领兵出征。
当然,诸葛亮早早算准了这一点,早就占领了街亭,并将马谡安排在此驻守。原以为这一场会让蜀国彻底赢得天下,却不料被马谡拖了后腿。
马谡此人本就不服从管教,觉得自己不比任何人差。
所以在他听到诸葛亮一定要在要塞处驻扎,千万不要离开此处的命令时,并没有按照他的部署这么做。
哪怕诸葛亮再三叮嘱,此战的重要性和镇守街亭对于蜀国的作用,马谡依然一意孤行。
全然忘记了他能够镇守街亭,还是诸葛亮力排众议,才将其提拔上来的,把知遇之恩抛到脑后。
直接就带着大军驻扎在孤山之上,正当他以为自己做的完美,沾沾自喜之时、
却被赶到的张郃大军逮了个正着,将他们全部包围。
张郃还勘察了山上的地形,把水源拦截了下来。马谡等人既没有食物来源,又要和张郃抵抗。几日之后,终究败下阵来。
马谡见势不妙,还当了逃兵,真是个小人行径。
在街亭失利以后,蜀军更是节节败退,损失不断加大,无奈败下阵来。诸葛亮见此情景,只能选择撤军,第一次北伐也就此失败。
损失惨重,得到教训
北伐结束以后,损失极其惨重。
不仅有马玉、丁立、阳群、刘郃、阎芝、邓铜这些大将在战争中牺牲。
还有张休、李盛以及逃跑的马谡,因犯了军中纪律被诸葛亮直接斩杀。
估计他在杀马谡的时候,也在后悔为什么要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这么个一身反骨之人吧。
如果没有把街亭交付于他,蜀军又会败吗?
作为五虎上将中的赵云,更是在此战役当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将这次的过错全部揽到了自己的身上,认为要是自己不去当调虎离山的引子,去驻守街亭,街亭又怎能失守?蜀国的希望估计也不会破碎。
就这样北伐一战成为了他的心结,可惜一代战神竟因此病倒,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
如此算来,诸葛亮前后总共失去了11位得力干将。
除了这些干将以外,还损失了不少精锐,导致蜀国元气大伤,这也给诸葛亮了一个教训。
他认为这次之所以反扑,主要是在于他将兵力过度分散,导致兵力不集中,敌人要是集中兵力,就可以将其打散。
在行动力上面也远不敌魏国的军队,即使早早布局,也没有拦截成功,造成了北伐最终的失败。
所以,诸葛亮在后续的北伐时,不断增进自己,知名的草船借箭,也是在出现在的第二次北伐当中。
然而,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病亡于五丈原前线,无法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但这并不能怨诸葛亮,因为从兵力和部署上面来看,诸葛亮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奈何蜀国的实力实在不敌魏国,失败也是情有可原。
这种实力的悬殊,也并非诸葛亮一人就能够挽回,只能说可惜这一代忠臣。
未见到自己实现刘备大业,就离开了人世。不知他是否会有所不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