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无数的工农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爬雪山过草地,即使是面对无比艰难处境,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

提起长征,人们想到的大多是它的磨难与艰险,但是其中也不乏很多的趣事,就比如开国上将王平和开国大将黄克诚之间的事情。

在长征期间,王平曾经想要利用黄克诚高度近视,来戏弄他一番

可王平没有想到的是,黄克诚虽然眼睛不好使,脑子却是极为好使的,很快就识破了王平的小把戏,抄起棍子就要打。

最后王平反倒成了那个被追着打的人,引得军中将士大笑不已。

事后,王平因为这件事情被戏称为“捣蛋鬼”,但也由此看出了,在长征中将士们的苦中作乐的心态。

苦中作乐的捣蛋鬼

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以失败告终,在此之后,国共双方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抗争岁月。

1933年,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国民党政府开始对中国共产党实行第五次“围剿”,企图在此次围剿中,一雪前耻,消灭中国共产党。

面对这次围剿,中国共产党并未遵循前四次的正确战略,而是采用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思想,也由此奠定了失败的基础。

1934年4月,空前绝后的广昌战役爆发。

此战中,中国红军因为受到错误的指挥而陷入绝境。

广昌保卫战的失败,也标志着中共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面对如此绝境,为了保住革命的根基,中共中央领导者,当即做出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决定。

1934年10月,浩浩荡荡的长征开始了。

在遍布荆棘的长征之路上,满怀革命热情和信念的红军战士们时刻保持着对革命的追求和热情,即使面对再苦再难的处境,从不轻言放弃。

其实,长征路上也并非全部都是紧张焦灼地战斗和赶路,也流传出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就比如,擅长营造气氛,苦中作乐的“捣蛋鬼”——王平同志。

戏弄上司被揍

王平在长征之前,担任的是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一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在广昌之战中,王平带领全团冒着枪林弹雨坚守阵地,誓死不退。

在长征中,他所在的部队同样是冲锋在前,担任主力部队的保卫,保证主力部队能够顺利前进。

这个特殊的时期,王平遇见了自己的上司黄克诚,与之有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黄克诚最开始是工作原因才与王平相识。

当时,遵照党中央的指令,黄克诚来到了王平所在的部队传达上级的指令并指挥王平部队作战,成为了王平的顶头上司。

正是黄克诚和王平的齐心协力,才让第十一团在对抗国民党的追击中屡战屡胜,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圆满完成任务的黄克诚,并没有就此离开第十一团,而是选择继续留在这里,同王平一起奋战在前线。

在行军途中,从来都是跋山涉水,这对于一些年富力强的战士来说并不是很难,可对于高度近视的黄克诚来说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黄克诚的眼睛高度近视,若是面对天气晴朗的日子还好,可当遇见天公不作美的天气时,道路就会变得泥泞难走,黄克诚也因此时常摔倒,弄得满身泥泞。

黄克诚并不是一个会麻烦别人的人,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拖累行军的进度,所以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困难,一直都咬牙紧跟大军。

后来,细心的警卫员发现在行军途中经常看不到黄克诚的身影,一找才发现他竟在部队的末尾,而且浑身都是泥泞。

之后的路程中,警卫员都会跟在黄克诚的身边,给他找了一根木棍,领着黄克诚走过那些泥泞坎坷的道路。

久而久之,军中的人大都知道黄克诚高度近视了。

有时候,在警卫员忙不过来的时候,王平就会带着黄克诚一起工作,担任守护他的工作。

在日夜相处中,黄克诚也深知王平此人有勇有谋,待人真诚,性格十分活泼,但就是很“顽皮”,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皮猴子,经常会在部队中闹出一些趣事

可黄克诚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他和王平之间也会发生一件令人大笑的趣事。

某一天夜晚,王平和黄克诚工作到了很晚。

结束工作之后,原本应该由警卫员领着黄克诚回去,可这个时候,玩心大起的王平主动请缨送黄克诚回去

面对领导的坚持,警卫员只好答应,将木棍交到了王平的手中,随即就离开了。

黄克诚在夜晚的时候完全看不清,平常就是透过模糊的影子,跟着警卫员一起走,警卫员怎么走,他就怎么走。

王平通过观察得知黄克诚在夜晚走路都是模仿别人,小心谨慎,不敢出现任何的差别

看到了这样的情状,王平在领着黄克诚走一段路之后,开始捉弄他了。

没走几步路,王平就突然停了下来,然后开始假装前面有土坑,朝前跳了一下,这时黄克诚也跟随他的动作向前跳。

刚开始的时候,黄克诚并没有对王平产生任何的怀疑,只要王平一跳他就会跟着跳。

跳的次数多了,黄克诚就感到有些不对劲了,就算是有土坑也不会有这么多。

参悟了这一点的黄克诚,突然意识到王平可能是在耍自己,拿自己开玩笑。

于是,在王平下一次跳的时候,黄克诚并没有重复他的动作,而是平平静静地走了过去,发现王平确实是在耍自己玩

黄克诚下意识就将手中的棍子举起来朝着王平打过去,眼尖的王平看到棍子的来袭躲了过去。

发觉事情败露,王平赶快叫来附近的警卫员让他牵着黄克诚走,自己趁黄克诚不注意一溜烟地跑了。

周围的士兵看到了两位首长之间的嬉笑打闹,感觉甚是有趣,都轰然大笑。

生生死死过长征

虽然他们之间经常会有些小打小闹,但王平和黄克诚之间患难与共的革命情谊,从未因为这些玩笑有任何的改变

在王平的心中,黄克诚比自己资历老,职位也比自己高,为人处世都十分周到,是一个值得尊重的领导。

所以,在万分艰险的长征路中,王平多次对黄克诚施以援手。

众所周知,黄克诚此时为人耿直,刚正不阿。

他曾经因为在会议中直言不讳,反对错误路线,被认定是“右倾”思想的拥护者,遭遇多次贬职。

面对黄克诚的落难,王平也并未选择明哲保身,与之断绝往来,反而是一如既往地尊重他,始终将他当作自己的上司一样敬爱。

在长征途中,很多的将士都因为身体状况或者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而壮烈牺牲。

黄克诚也曾经在万里长征的途中遇见过很多的困境,曾有一次他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差点没挺过来。

当时王平看到黄克诚的身体状况很差,为了让他能够节省体力,就将自己的战马牵过来让黄克诚骑。

黄克诚为人最是正直,他要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即使自己病得难以行走,也不肯骑战马来行军。

可他没有想到平时嬉皮笑脸的王平竟是一头倔驴,见自己实在拗不过王平,只好答应上马。

正是因为王平的照拂,黄克诚才能够扛过艰难的长征之路。

在长征之后,两人之间的交集渐渐少了,但这并未对他们的情谊有任何的影响。

君虽不在身侧,情仍在心中。

长征对于当时的红军战士们而言就是向死而生,很多将领在谈起长征之时,就会称自己是“幸存者”。

王平和黄克诚就在长征的途中遇见过很多的艰难险阻。

1933年12月,刚到红四师的黄克诚参加了黎川以南的团村战役。

在此战中,红三军团虽然大获全胜,但也由此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将领——张锡龙。

张锡龙是黄克诚此战中的搭档,他们在战地查访的时候受到了敌人的突袭,张锡龙由此不幸牺牲,而黄克诚因为捡眼镜而幸存了下来

后来又有相继几个师长在和黄克诚搭档的途中壮烈牺牲,黄克诚则是幸运地在这场生死之战中活了下来。

不仅仅是黄克诚,王平在长征地途中,也曾多次遭遇危险,险些牺牲。

1935年,在娄山关战役中,王平所在的红十一团担任后卫工作,带领着士兵们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将国民党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作为红三军团的一员,王平也曾跟随着周恩来一起踏上艰难的征程。

当时,王平随同周恩来一起过草地北上抗日。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走的都是茂密的杂草甸子,一不小心就会葬身泥潭,而且草地中可能还会被毒草刮伤。

面对这样的险境,红三军团的所有战士们都保持肯吃苦不放弃的态度,最终才带着伤病中的周恩来走出了广袤无垠的草地。

开国大将黄克诚

1902年,黄克诚出生在湖南省。

黄克诚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他二十岁的时候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院。

来到了更高学府的黄克诚,见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人和事,也受到了新思想浪潮的影响,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5年,黄克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奉命参加了北伐。

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和革命活动中,黄克诚身先士卒,保持勇往直前的态势,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一步步地从一个普通的党员成长为领导。

在红三军团任职的时候,黄克诚坚持原则,刚正直言受到了多次贬谪,但他均不以为然,始终坚守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信仰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34旅政治委员,在平山县重创日军。

后面对日军的“九路围攻”,黄克诚带领自己的部队与兄弟部队一同作战,歼灭日军四千余人。

在1945年的阜宁战役中,黄克诚指挥新四军第三师成功攻克阜宁县城,创造了苏北新四军的一大奇迹。

在解放战争中,黄克诚主动建议并发起了两淮战役,采取集中兵力、包围作战、各个歼灭的作战策略,还建议中央派兵直取东北。

在黄克诚的建议中,党中央的解放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黄克诚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党中央委以重任。

1955年9月,黄克诚因为在党的革命道路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授予大将军衔,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将。

黄克诚为人正直,最是刚正不阿,从来不会趋炎附势。

在特殊时期,他虽然遭到了迫害,但也并未因此就变得颓废,怨天尤人,而是坚守自己心中的一片净土,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1986年12月,黄克诚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4岁。

戎马一生的王平将军

和黄克诚上将相比,王平将军的一生同样精彩纷呈。

1907年,王平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因为家境贫寒,王平并没有接受到什么高等教育,但他依旧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拯救风雨飘零的祖国。

少年时期的王平经常参加村子里面的革命爱国活动,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1930年,王平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土地革命期间,王平跟随着红三军团一起参与了攻打岳阳、长沙的战役和三次反“围剿”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上司的赏识。

在反“围剿”作战中,王平凭借着独到的军事眼光,善于抓住先机,即使是面对党的错误方针依旧能够令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成为了反“围剿”战役中有名的“硬骨头”

1935年,王平在遵义战役中,面对国民党的猛烈攻击和战友的相继牺牲,他果断指挥队伍隐蔽。

即使当时自己已经负伤,也坚持指挥战士们抗击敌人的进攻。

在解放战争中,王平曾多次立下大功,率部鏖战张家口、以少胜多智取大同等等。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王平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效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随后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出征朝鲜。

1998年王平在京逝世,终年91岁。

王平上将的一生是革命拼搏的一生,同样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面对后有追兵、前有险境的局面,正是有无数像王平和黄克诚这样的革命英雄,才能够成功会师。

前辈们的革命生涯是壮烈的,同时也是无私的。

如今的盛世中华正是有他们这群百年前的革命者们才得以实现,致敬先烈,感怀过去!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