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战争中,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美帝沉重打击,最终迫使美帝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彭德怀元帅在朝鲜期间也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难题,比如:刚介入战争时朝鲜人民军的全面颓势,战斗力较差、敌人的强大、异常寒冷的天气等。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问题也始终在困扰着彭德怀,那就是如何与金日成沟通,如何处理与金日成的各种分歧。
各种资料显示,抗美援朝期间,彭德怀与金日成的关系一直都存在问题,双方有很多分歧,这些分歧贯穿整个朝战。
战争之初,朝方未曾通知中国,中国领导人甚至是从外国报纸上知道这一消息,美军参战后,朝鲜人民军全面溃散,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这使中国领导人不得不在刚刚建国,国力还很羸弱的困难情况下做出参战的决定。周恩来曾抱怨朝鲜领导人无视中方屡次提出的美国将进行军事干预的警告。
战争期间,双方在指挥作战、南进策略、铁路运输补给线管理权、停战谈判签字时机等方面都有严重分歧。在争执激烈时彭德怀曾拍案而起,他也曾直率地当面问金日成:“到底是谁先发动的朝鲜战争?是美帝还是你们?”
甚至有传言说彭德怀因金日成有意保存实力致志愿军损失,而怒扇其耳光。
这样的传言,虽未有真实可信的确凿史料可以证实,但其却仍能流传甚广,也能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
彭德怀与金日成之间出现分歧,这其实很正常,彭德怀率几十万志愿军入朝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双方肯定会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沟通来解决,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难免有不同看法,有时达不成统一,就必须需要一方做出妥协,积怨就由此而产生。
而且朝战期间,金日成出于朝方自身的考虑,在一些问题上自身利益考虑比较多,这令性格刚烈,讲话直来直去的彭德怀难以容忍。
事实上,分歧从中国志愿军刚踏上朝鲜的土地时就开始产生,志愿军数十万部队入朝后,金日成曾想由朝方来主导中朝两军的指挥权,彭德怀当然不能接受,彭德怀说:“我要对中朝人民,对几十万士兵负责!”
斯大林这时给出他的建议,他明确表示:志愿军当然应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
在意识到由朝方统一指挥中朝军队并不现实后,金日成又转而希望保持朝鲜人民军的独立指挥权,
金日成坚持朝方保留独立指挥的作法,很快显示出弊端,由于中朝军队之间缺乏统一指挥调度,导致各种混乱局面不断出现,甚至还发生了朝鲜人民军误击志愿军的事件。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彭德怀也逐渐看出朝方在军事指挥上存在的问题,他对朝鲜方面的军事指挥能力越来越缺乏信心,他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提到“朝方军事指挥异常幼稚,19日下令死守平壤,结果3万人未退出多少…”
彭德怀还指出朝方存在过度征兵和军事冒险主义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改变,都将直接对战况产生影响,这令彭德怀十分担心,他说:
“朝鲜党存在过度的征兵问题,这个问题异常严重,16~45岁男子全部征调入伍。入伍工人家属无人过问,一般群众没饭吃。一切无长期打算,孤注一掷的冒险主义从任何方面都可以看到”。
清晰的事实,促使彭德怀开始考虑军队指挥权归属的统一。为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决定一方面请中朝两军最高指挥官直接面谈,协调双方立场,一方面向莫斯科说明情况,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但金日成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相当敏感,他坚持双方只派参谋担任通信联络。
彭德怀在中、苏、朝三方召开的会谈中提出,由他和苏方代表什特科夫及金日成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对军事问题进行协调和统一指挥。
不久,斯大林回电表示赞成由中方统一指挥,朝方派将领任副职,此事才最终得以解决。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第三次战役把美军和南朝鲜李承晚伪政权赶出了汉城。但志愿军方面也面临补给跟不上,部队人困马乏等诸多问题。而且根据当时的形势,冒险追击敌人极其危险,有可能误入敌人的包围圈。所以,当中朝军队先锋部队到达三七线时,彭德怀下令停止追击,结束第三次战役。
得知这一消息后,金日成气势汹汹地找到彭德怀,质问彭德怀说:“为什么不扩大战果,双方刚接触不几天,怎么就收兵了呢?这么大的事,应该和我商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