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真正的英雄”。

毛主席出身农村,从小干农活长大,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在他领导中国革命的每个阶段,都从未间断过与人民之间的联系。

不管是井冈山上和农民携手劳作,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和工人亲切交谈,毛主席的亲民形象,已然成为党和国家的一张名片。

不仅如此,毛主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即便被群众问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他也总能灵活应对。

然而,1952年,毛主席到一户农妇家讨水喝,农妇问道“斯大林怎么没同来”。

毛主席却不禁哑然失笑,思考了一会儿才做出回答。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去农妇家讨水喝?农妇又为何会问出这样奇怪的问题呢?

“斯大林今天怎么没一块来?”

1952年10月底,郑州邙山已入初秋,天高气爽、风轻云淡,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悠闲的气息。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突然响起,农舍内的妇人停下了手中的活儿,麻利地打开了房门。

“大妈,我们口渴,来讨口水喝”,王化云率先开口说道。

王化云是黄河治理委员会主任,由于长期在邙山一带调研,他与当地的农民早已打成一片。

因此,见他敲门讨水,农妇便热情地招呼他进门,还摆出了一条长凳。

然而,令农妇没想到的是,与平常不同,王化云此行并非孤身一人,在他身旁还有一群身材挺拔、仪态庄严的人。

农妇没有多想,只是让众人坐下休息,自己则走到后屋打水去了。

“主席,您先坐会儿”,王化云将长凳搬到为首的人面前。

原来,王化云此行,正是陪同毛主席到郑州邙山考察,同行者还有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以及卫士长李银桥等人。

不一会儿,农妇将水拿了出来,可屋中较为昏暗,她根本看不清众人的样子,也就没有认出毛主席来。

在把水送到每个人手上后,她便坐回矮凳,继续掰起了玉米棒子。

毛主席一边喝水,一边饶有兴致地环视着农妇的房子,随后,他亲切地问道:“大娘,家里还有其他人吗?”。

“儿子在部队当兵,老头子赶集去了”,农妇语气很平淡,手中的活儿也没停下。

“庄稼长得怎么样啊”,毛主席平日里最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马上将话题转到了收成上。

“不怎么样,盐碱地,庄稼不爱长”。

听完这话,毛主席的眼神突然黯淡了下来,他大口喝完了水,道了声谢谢便走出了房门。

没想到,房门外正站着一个老大爷。

“主席……您是毛主席”,大爷一眼就认出了毛主席,激动得有些手足无措。

毛主席热情地握住了大爷的手,“刚才大娘说您赶集去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内容分享:
【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