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国际又有三大消息:
消息一,新京报报道,1月25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答记者问。
吴谦表示,巴以冲突以来,中方向巴勒斯坦提供了食品、医疗等紧急援助,但从未向冲突地区提供任何武器装备。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在军品出口方面一向采取慎重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循军品出口三原则:即有助于接受国的正当自卫能力;不损害有关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不干涉接受国内政。
日前,以色列国防军称,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手中发现了大量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包括突击步枪、榴弹发射器、步枪瞄准镜和子弹等。以军虽然没有明说,但以军称“大量中国装备”出现在加沙,明显是在暗指中国对哈马斯供武。一些美国、以色列等西方媒体也借此炒作,意图营造出中国正向加沙等冲突地区售卖武器装备、中国正加剧地区局势恶化等假象。以色列为什么突然将矛头指向中国?有可能是想搅乱局势,缓解自身压力。
虽然开头澄清自己没有怀疑中国,但话里话外,似乎都是在说,中国在有组织、成体系的向哈马斯运送武器。分析指出,他们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为了炒作吸引外界关注,另一方面,与中东局势的持续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加沙局势升温后,以色列政府面临着极大的外部压力,国际社会普遍向其施压,要求尽快结束冲突,停止对加沙地区的毁灭性打击。推动加沙问题政治解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现在以色列故意炒作这个问题,很可能是为了转移外界注意力。
按这种说法,中国似乎是深度参与了这场冲突。但这种说法本身就相当搞笑,双方打了将近三个月,以色列几乎占据了整个加沙地带,假如哈马斯真的使用了中国武器,为什么以色列到现在才发现?
事实上,冲突发生以来,很少听到哈马斯武装的相关消息。哈马斯存在感最强的时候,就是在10月7号的阿萨克洪水行动中,发射了数千枚火箭弹。此后哈马斯基本上就处于被动挨打的阶段。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狂轰乱炸,几乎是挖地三尺,怎么会到现在才发现哈马斯使用了中国武器?
吴谦大校的回应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国际事务的负责态度,也让我们思考,是否可以通过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预防中国制造的武器最终落入那些非法武装分子的手中。这也唤起了对于全球武器出口制度的重新审视,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武器的滥用和非法转移,变成了全球都得解决的难题。
对于中方援助的食品和医疗,我们看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一份子扛起的责任。
消息二,据参考消息1月23日援引美联社1月22日报道,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22日的联合国会议上舌战美国和乌克兰的支持者。莫斯科在会上排除了基辅和西方支持的任何和平计划。报道称,俄罗斯最高外交官拉夫罗夫称,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彻底失败”,“无力”击败或削弱俄罗斯。
他告诉联合国安理会,莫斯科始终愿意进行和谈,但他声称乌克兰及其西方“主子”提出的和平计划“只是延续冲突和继续从西方纳税人那里获得资金的幌子”。
欧洲不是美国霸权的威胁,因为欧洲已集体跪倒在美国霸权脚下,欧洲已彻底臣服于美国霸权,只有独立强大的欧洲才会和俄罗斯一样,成为美国霸权最大的威胁,所以美国在不断分裂分化和弱化欧洲,以利于美国对混乱分裂的欧洲分而治之。
如果俄罗斯像欧洲一样处于动荡混乱分裂的状态,俄罗斯也不是美国的威胁,美国不希望看到一个独立强大的俄罗斯的存在,普京领导下的不屈服于美国霸权的俄罗斯,敢于和美国霸权强硬对抗的俄罗斯才是美国的最大威胁。
在这里,拉夫罗夫提及的乌克兰“和平计划”,大概跟此前乌克兰方面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举行期间,要求各国讨论所谓的“和平公式”有一定的关系。
说白了,俄乌冲突持续到现在,谁输谁赢已经基本有了一个结论了。这种背景之下,乌克兰仍然坚持此前他们提出的和平方案。很显然,从俄罗斯的立场上来看,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和谈方案。从中立的角度上来看,俄乌冲突之所以爆发,是有复杂的历史经纬的。北约坚持东扩,挤压俄罗斯生存空间,已经严重威胁到俄罗斯战略安全了。、
美国方面反驳表明了西方对于拉夫罗夫言论的不妥协立场。他坚称只要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冲突就能迎来结束。俄方在联合国会上抨击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而乌克兰的支持者则指责俄罗斯试图分散外界对其所谓“侵略”的关注。这使得乌克兰问题既成为地缘政治的角力场,又是军事援助的试金石。各方在国际博弈中交相辉映,争夺着道义制高点。军事援助是否能够成为乌克兰翻身的利器,以及俄罗斯是否能够抵挡住来自西方的国际压力,成为了这场多重纷争中的关键问题。
明眼人都看得出,现在美俄关系、或者是俄罗斯与美西方的关系是越来越紧张了,日前,有专家就俄乌局势分析称,美西方是无法接受被俄罗斯“翻盘”的,它们仍将对乌提供全方位支持,现在俄乌冲突进入到第三个年头了,西方国家又提供了如此多的军援,如果最后还是被俄罗斯打败,这是美国绝对不能接受的事实,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美方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还是会继续为乌克兰提供各种帮助。
消息三,央视财经报道,受到巴以冲突,以及不断升级的红海局势影响,不仅埃拉特的港口经济被波及。作为热门旅游城市,现在游人稀少,餐厅和店铺经营困难。
根据埃拉特市政府的数据,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由于经济不景气,该市的失业率已从3.4%飙升到目前的14%。在游客稀少、旅游相关消费品降价的同时,当地以食品为主的日常消费品价格却在不断上涨。
以色列埃拉特某超市负责人 艾兰:这段时间非常困难,我们只能尽力维系生活。收入下降30%,几乎所有的货物价格都上涨了至少20%。
以色列官员称:“埃拉特陷入严重危机,数百家企业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80%的企业遭受严重打击。”
埃拉特是以色列沿海城市,特别依赖旅游业和航运,在胡塞武装红海袭击破坏下,这个沿海城市到了崩溃的边缘。埃拉特的情况,其实是以色列当前处境的缩影。因为冲突持续,以色列遭遇的损失每天都在快速增加。长期的战乱导致以色列外贸受到严重影响,这对于严重依赖外贸的以色列而言是非常惨痛的损失。目前,以色列遭遇的损失已经超过了先前任何一次冲突。
埃拉特的危机成为以色列内部困扰的缩影。长期冲突导致的外贸受挫,埃拉特的经济正面临崩溃的危险。政治动荡和安全不稳定使得这座曾经繁荣的城市面临崩溃的边缘。以色列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否则将进一步削弱国家经济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