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农村学校留不住年轻教师,更留不住优秀的年轻教师,这是普遍现象!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成了年轻教师的“跳板”。他们离开的途径并不复杂,或者考公、考其他单位事业编、考到大城市学校当教师,剩下的年轻教师,在农村学校工作几年后,大多通过“选调考试”把工作调到县城学校。
每一年都有不少年轻教师来到农村学校,同时,每一年也有不少年轻教师离开!“一进一出”之间,乡村学校的发展就陷入了尴尬境地。为了把年轻教师“留在”乡村学校,多地出台政策,称要“留住乡村教师”,说是留住年轻教师,实则是“堵死”了农村教师的离开通道。这真的好吗?
多地出台政策,农村教师离开通道被“堵死”!
杭州市教育局《2023年第二期“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问题整改情况汇总表》公布,针对杭州西部山区教师人才外流现象,杭州市2024年底前将对西部区、县(市)教师非正常流动作出政策限制。西部区、县(市)公办学校教师在应聘主城区教师岗位时必须出具所在学校同意报考证明。
除杭州外,近年来全国多地作出类似限制教师流动的政策。
广东江门台山市:针对“高中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教学质量”问题,台山市教育局已通知各高中学校严格把控教师调动、辞职等手续,减少优秀教师无序流动,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及相关条例执行并做好报备工作。
云南临沧云县:教师申请调出云县,服务期必须满5年及以上。本人申请要有所在乡镇中心校(中学)、县直校(园)负责人签注的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以申请年计近3年内至少有2年的学年末教学成绩,小学在本乡镇(中学在县内)同年级同科目平均分以上,成绩达不到者,所在单位不得签注同意调出意见。
江西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和选调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跨市选调,除安排乡村教师回原籍任教等政策性流动外,各地原则上不得面向全省范围选调中小学教师。严禁通过高薪酬高待遇抢挖人才,特别是从薄弱地区、农村学校抢挖优秀校长和中小学教师。
浙江宁波慈溪市、四川南充仪陇县等地也出台了类似限制教师流动的措施。
总之一句话,限制农村教师离开乡村学校!如果不想让你离开,学校有一千个理由不给你签字,除非你辞职,实际上等于“堵死”了乡村教师离开的通道。
“制度留人”不如提高待遇!
近些年,“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得很响,可现实却是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这与农村学校留不住年轻教师有关系!
大家想一下,年轻教师刚上班,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到农村学校摸爬滚打几年,有一定教学经验了,或许考公离开了,或者被教育局选调进县城学校了,然后农村学校又会迎来一批新的年轻老师。如此循环往复,农村学校的孩子们只能被年轻老师拿来“练手”,成为“练手工具”,当老师有经验了,被选调进县城学校,去教育城里孩子了。这样操作的结果只能使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多地出台政策,“堵死”农村教师离开通道,会有效果吗?
答案很难说!
农村地区教师面临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晋升机会少、社会认可度较低等多重问题,这是农村学校留下不住年轻教师的根本原因。“制度留人”本意是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但限制流动会进一步降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要想真正留下优秀人才,待遇是关键。
对于偏远地区的教师,除了基本的工资待遇外,还应考虑提供更多的补贴和奖励措施。政策制定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待遇不仅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还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毕竟不仅要留下人,更要留住人。
要想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是关键!出台政策,“堵死”农村教师离开通道,是一种“留人”的办法,但是只靠政策强制“留人”,能留得住心吗?只有真正做到“堵不如疏”,才能留得下人,留得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