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士是最高学术荣誉,能获得院士称号的人,一般都要会有过硬的科研成果在手,否则都会被人质疑的。随着国内科研水平的提高,没有国家三大奖二等奖的加持,增选院士成功的概率已不高。
国内的院士,有我们自己评选的院士,还有很多外籍院士。实事求是的说,发达国家由于评选规则公开透明,含金量比较的高;没有硬实力,是难以评上的。还有欧洲小国,评选的院士,含金量不好说,要看具体情况了。
耿同学在1月份质疑某俄罗斯院士太水,到现在还没有具体的科研成果;同时说俄罗斯的院士评选,规则不公开透明。他的质疑,引来了这位外籍院士的不满,认为这是挑衅与侮辱他。
这位俄罗斯院士,在2月4日约谈了耿同学。从网络视频看,双方沟通的很不友好,耿同学还是很直接的指出,院士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公布科研成果;以这样的情况,在国内是没有机会增选院士的。
面对耿同学的质疑,这位院士的回答,很是让人大跌眼镜。他对耿同学说“你不可公开质疑”,这句话等于不打自招,这个院士来的有问题。
面对质疑,有实力的院士,可以摆出自己的科研成果,来消除质疑;而这位院士不仅不正面回应质疑,反过来倒打一耙,认为耿同学没有资格质疑,是明显的心虚表现。
耿同学敢于公开质疑某院士,后面肯定做足了功课的;应该查了这位院士公开的科研成果的,这是他质疑的底气。
不过这位院士的表现很是让人失望,不拿出过硬的科研成果,来据理力争,反而说“不能公开质疑”。一位网友说,难道可以私下质疑吗?
由于对外籍院士了解不多,求偶特意网上搜了一下外籍院士的情况。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外籍院士含金量还可以,俄罗斯的也行,东欧国家院士良莠不齐,不好说。
我国的院士增选,规则越来越透明了,没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基本不要想了。一些科研能力差的人,看见国内无望,就把眼睛向外看,去评选俄罗斯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网络上对于这些院士质疑一直不断,但是谁都没有证据。
这次耿同学,就把这位俄罗斯院士的底牌掀起来了,质疑到点子上了,最后只得拿“不可公开质疑”来回应质疑,不仅心虚,确实有点丢人。
笔者观点
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都是源于公众的质疑;有了质疑才会有更多的思考;这是科学进步的黄金规则。
一个院士,连学生的质疑都不敢正面回答,要说不水,估计没有人会相信的。你的拒绝质疑,等于承认了自己的院士很水。
国内高校与科研单位,要擦亮眼睛,不仅要警惕水硕、水博,还要警惕一些外籍“水院士”,不要让他们的头衔给唬住了。没有具体科研成果的头衔都很水,这是优秀人才的金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