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巴以的严峻局势、一度成为印度外交的大困扰,严重影响了莫迪追逐大国的步伐。
印度最后站在了有争议的一方,严重忽视了中东他国的感受。错误站队,使得印度深陷外交泥淖里。而莫迪的大国之梦,终成为国际笑话。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率先燃起侵袭烽火。接下来的10天之内,以色列遭遇了重大伤亡。但以色列当日也果断反击、炮轰加沙北部。
相较于伤亡代价来讲,巴方的是以方的四倍。值此危难之际,莫迪却跑出来拉偏架,言辞间绝口不提、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加沙平民。
但外界却认为莫迪此举、不合时宜,定会痛失中东市场。莫迪的大国梦也将梦碎中东、沦为笑谈。
«——【中东对立面】——»
印度毫无节操与下限,罔顾人道主义肆意站队以色列。这也说明了印度一面揣着大国的野心、一面又是极其狭隘。
有了这两种自相矛盾的特质,印度基本上就无缘大国了。大国来自四海八荒的友国、不知凡几;而狭隘就会寸步难行、友国也少得可怜。
而莫迪的种种表现,已经和大国背道而驰了。正是由于莫迪以偏概全的论点和有失公允的站台,印度很快自食其果。
印度站台以色列后不久,沙特就率先停止了印度主导的经济走廊。这个经济走廊是美国和印度一起提出的,旨在削弱我国的丝绸之路。
但印度对于经济走廊,明显有着自己的一番筹谋。
经济走廊的亚洲路段,途经沙特、约旦、以色列等国家。由于美国在背后的穿针引线,这些国家达成了一致。
而印度的筹谋却是借助这条经济走廊,同中国竞争中东市场,意图分一杯羹。从而借机插手中东内政,以此为跳板,实现治理全球的可能。
若真的如莫迪所想,印度的国际影响力将会无限拔高,实现历代以来的大国梦只在翻掌之间。但这一宏伟梦想,却被莫迪自己给作没了。
中东地区,来历在对待巴勒斯坦的问题上只有两种国家、以色列和其他国家。印度公开支持以色列,等于说是站在了中东大多国家的对立面。
«——【大国成笑谈】——»
莫迪这一决断,对印度打击是不可想象的。首当其害的便是欧洲经济走廊项目,还未开展便胎死腹中、着实可叹。
其次,在经济走廊项目上,以色列的存在感极低。有无以色列的存在都可,附近任何一个靠近地中海的国家都能顶上。
最后便是那些众多的伊斯兰信徒国家,印度若想直达欧洲,这些国家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等于说在这些国家卡脖子的情况下,印度依然走到了其对立面。
话说回来这条线路本身就是错误的,非得经过人人喊打的以色列。若是更换为没有以色列的路线,成功的可能性则更大一些。
但途经以色列,背后可能有着美国的影子。拜登一直希望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沙特联合,于是才把以色列安插到了路线当中。
美国一举数得,一可保护以色列;二可制衡伊朗;三可分化伊斯兰;四增强美国对经济走廊的核心掌控。
但沙特却没有按照美国的构想行事,洞若观火的沙特选择了复交伊朗、疏离以色列。
偏偏此时,哈马斯炮轰以色列。而沙特和伊朗捐弃前嫌、共同发难以色列。哈马斯的突袭,无疑是瞅准了这个时机。
而以色列疯狂轰炸加沙、敌我不分。以至于加沙死伤无数,以色列自然而然成为了全球的众矢之的。随后沙特果断选择断交以色列,终止所有项目。
同时,这个非常时期莫迪的表态,也让印度处在了风口浪尖。中东越来越多的国家看清了印度的原形,纷纷抵触与之合作。
加之莫迪对印度异教信众的不公平对待,一时间整个印度内忧外患。莫迪的大国梦、破碎于中东。
巴以冲突爆发后,沙特唯恐避之不及,以色列深受战火囹圄。经济走廊两大创始国同时跳船。莫迪的大国梦自然是难以为继。
巴以冲突扯下了“印度的面具”,莫迪的大国梦,梦碎中东的同时也沦为了国际笑谈。值此莫迪当局,印度历来的大国梦也违背了初衷。
«——【历代大国梦】——»
对于真正的有情人来说,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对于印度来说,一直以来的大国夙愿、却是山海不可平。
印度的大国梦,要追溯到初代尼赫鲁时期。《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描绘了印度的盛世蓝图,大国之梦、便诞生于此。
大国,最基本的两个要求便是、人口庞大;领土广阔。而印度无疑是符合这两项要求的,但印度的发展却受限于与生俱来的桎梏。
印度的宗教文化根深蒂固,新兴人才更是青黄不接、难以为继,以至于印度在发展的道路上一直是稳步匀速运动。
印度人口之庞大可以比肩我国,但我国的发展却甩其几条街开外。2009年,我国生产总值超越335353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彼时同时期的印度GDP一直在全球前十徘徊,按照世界银行的推算,印度若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仍需要十几年的光阴。
正因为国内的生产总值一直处在尴尬的地位,印度的几代领导都对大国梦绝口不提。不是不想,实在是因为底气不足。
到了莫迪时期则不然,一改昔日低调之态、大肆张扬。机缘凑巧,他治下的印度赶上了时代的风口,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莫迪的野心越来越大,口气也愈发张扬。莫迪的眼前、世界大国近在咫尺,印度的民众也同样认为。
据2023年民调,印度民众普遍认为、印度可以领导全世界。而莫迪为了使印度大国地位名副其实,频频出席国际会议。
在全球治理方面、莫迪也颇能“建言献策”。对于莫迪来说,不高谈阔论一番不足以显示印度的大国实力。
此后,但凡国际上有任何大事小情、莫迪都要过来镇场子。时不时演讲一番,表示一下独特的“印度智慧”。
«——【站台以色列】——»
莫迪有如此怪癖,以色列遇袭后第一时间跳出来表态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他的表态,却显得如此本末倒置。
加沙北部弱势的黎民流离失所、莫迪视而不见。言语间都是在为强势的以色列站场子,对于哈马斯更是给予了严重的谴责。
同时莫迪发文称、以色列是无辜的受害者,印度将与以色列携手并进。也就是莫迪的这个发文,无形之间将中东其他国家也捎带上了。
以色列是无辜的,言下之意其他国家是有罪的刽子手。但事实上,以色列能有今日之果,完全是昔日多年飞扬跋扈的因。
莫迪在为以色列打抱不平,但他不会想到彼时的加沙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流离失所,多少荒野新坟。
莫迪发文之后,竟然又直接打电话慰问了以色列当局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慰问结束,莫迪追加了声明“谴责一切恐怖行为”。
莫迪的所作所为以及外交言辞,完全与大国的责任担当相去甚远。莫迪并没有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公正的看待事实。
而是直接定性以色列一系列事件为“恐怖行为”,可谓是扭曲了事件本来的是非曲直。莫迪的所作所为就差直接挑明了、不论是非曲直,印度完全站台以色列。
印度完全支持以色列,并非没有前因。1950年,尼赫鲁当局时,印度便和以色列有了宗教联系,而非正式的外交联系。
彼时,印巴冲突中、阿拉伯国家站台了相同宗教信仰的巴基斯坦,而这样的态度直接惹怒了印度,尼赫鲁当即承认了以色列。
莫迪如今站台以色列之举,似是因为昔日前因、先入为主了。毕竟如今的印度,早已不是文明古国多元化发展,而是宗教至上。
就拿莫迪来说,明面上道貌岸然、冠冕堂皇;背地里却是排斥异己、宛然作手。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哈马斯的炮火让莫迪现了宗教主义的原形。
印度曾将国家的官方译名改成了、婆罗多。印地语中婆罗多就是印度教的意思,等于说印度就是官宣了它是一个唯宗教至上的极端国家。
2014年莫迪当选以后,国内异教众的处境是愈发艰难。在莫迪内心的优先级中,伊斯兰信徒毫无疑问是处在了最底层,因为伊斯兰信徒是站在了巴基斯坦的立场。
2023年8月,印度某极端团体火烧了清真寺,相关神职人员死走逃亡伤。莫迪治下最终的结果却是用推土机将伊斯兰信徒的建筑、夷为平地。
施暴者逍遥法外、受害者雪上加霜。这一幕,与莫迪站台以色列、异曲同工。最终内忧外患的印度痛失中东市场,所谓大国梦也沦为了一个笑话。
05
«——【结语】——»
印度虽然有着符合大国的人口和土地,但却没有大国应有的度量和担当。
莫迪以偏概全谴责哈马斯,走到了整个中东的对立面,其审时度势的能力可见一般。经此一事,印度在中东的项目将会是寸步难行。
巴以冲突若是能和平解决自是众望所归,若是印度站在客观立场上居中调停,才能体现出一些大国风范。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