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青菀杳声闻
青菀杳声闻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据天眼查显示,尼康仪器上海公司已被注销,该公司于2003年成立,距今已有21年了,突然宣布公司注销,这其中的原因让人深思。
不仅是这一家公司,早在去年开始,尼康、惠普、戴尔等外资企业都开始
接连注销中国公司,
而注销公司的原因却并没有具体说明,外资企业“接连跑路”,难道是中国市场不行了么?
外资企业接连跑路
去年年初的时候,戴尔就已经发出了通知,预计在2025年,将中国大陆
50%的产业
都撤离出去,转移到东南亚等海外国家,并且在记者深入了解之下,发现戴尔不仅要将工厂迁移出去,还想减少中国零件的投入和使用,这看起来像是想将中国给孤立出去。
紧接着,惠普也传出了要撤出中国的消息,决定以后去泰国、墨西哥等地区建厂发展,惠普是美国品牌,于1939年成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惠普在
不断发展壮大
后,打通了中国市场,1985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公司,也就是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惠普深知中国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在中国公司成立之后,惠普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前景,业务也是在急速增长的状态。
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惠普在中国设立了两家大型工厂、九个区域总部、网店都超过了200个、员工超过了三千人,业务范围遍及电信、交通、能源、运输等多个领域,惠普在中国已经
扎根很深
了,这次却选择离开中国市场这个“香饽饽”,这中间的利害还是很大的。
惠普要离开中国,并不是非常简单容易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惠普的组装生产线背后,还有着诸多的服务网点和生产元件的厂家,另外惠普离开还会牵扯到销售的产业链,很多经销商和代理商都会受到动荡,尤其是在中国当地的众多员工们,他们又要何去何从?
可能有人会认为,像戴尔、惠普等外资企业离开中国,对于中国的就业市场来说,冲击并不会很大,因为他们在中国的企业规模并不大,所以对于人员就业来说,并没有明显的波及,但是中国台湾企业富士康可是
劳动力非常密集
的企业,它这两年也在逐渐关闭部分在中国的工厂,包括北京、武汉、天津等,那失业的人员可就不是几千人,而是上万人了。
2019年,富士康就已经在印度建立了一家工厂,随后从2022年开始,富士康继续在印度大规模投资建厂,总投资达到了400亿美元,究竟为什么,这些企业都开始远离中国市场这个“香饽饽”呢?
为什么多家品牌选择撤离中国
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中国之前能够吸引到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制造企业呢?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物资还是很贫乏的,这时一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什么样的产品都不愁卖,只要生产出来就会有很多人去买。
尤其是像电子产品这样能够吸引人的,更是将中国人的购买欲望放大,投入市场很快就会被兜售一空,因此中国市场也成为了吸引外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外资企业挤破了头都想进入中国来发展。
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比较落后的,很多新兴产业也都在
逐步摸索
的阶段,于是我国为了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就将外资企业引入国内各地,而且还采取了多项优惠政策,无论是各种资源还是原材料,都给足了优惠,因此也这也是吸引外资的一个原因。
另外中国的人口数量是巨大的,而且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收入也形成了很大的落差,这表示很多人都是可以低价聘用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廉,这些都是当初中国能够吸引到众多外资的原因,可是如今这些外资企业包括富士康都纷纷投入到国外市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想要能够代替中国的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因为电子产品的组装生产线,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若是能够减少这方面的投入成本,显而易见会省下很多的钱,对于
产品的竞争力
和企业整体的利润都能提升很多。
就拿富士康选择在印度建厂来说,印度贫穷又落后的环境注定他们的劳动力是非常低廉的,而且印度人口如今已经赶超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他们根本不缺人力。
可是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在近几年开始逐步消失,尤其是现在很多人的生育观念在不断改变,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也变得缓慢起来,而且如今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国人民对于工作环境和工资要求也相应地变高了,很多企业都面临着
用工荒
、用工难的问题,廉价的劳动力正在迅速缩减,劳动力时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企业为了维护好当前的劳动力,只能开出更高的工资,这就极大的压缩了企业的利润,尤其是经过之前的疫情影响,很多企业的经济状况也并不是很好,他们的承受力也会相应的降低。
如今中国各行业都在不断发展,各种资源成本都在提高,早已不是改革开放那个红利很多的时代了,比如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等等,各种成本都开始呈现节节攀升的状态,为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这些企业也想再选择新的出路。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国产企业开始崛起了,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很多国产品牌也有了强大的吸引力,比如华为的5G研发,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我国对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也格外重视,一直在扶持并且支持着这些企业不断创新,这也代表了很多外资企业都失去了更强大的竞争力,他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一直被国内企业侵占挤压,发展受到了很多的阻碍,这些外资企业也算是
迫于无奈之下
,选择离开中国了。
就惠普这个品牌而言,他们选择将生产线转移到墨西哥和泰国地区,不仅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也是受当地政策的影响,近些年东南亚等多个地区都开始出台多项优惠政策,
吸引外资,
惠普品牌号召力又很强,轻易就受到了泰国等地区的支持,双方都是互惠互利的状态。
另外随着中国科技水平不断壮大,美国又开始作妖了,他们一直在科技方面打压中国,惠普作为美国品牌,为了“避嫌”也选择转移生产线,甚至在各种元件上,也尽量避免使用中国制造的,可是这些企业纷纷转向海外,真的就能够一帆风顺,让他们重新实现产业快速增长么?
海外市场优势更大么?
这些企业转战海外,最重要的无非是为了更加廉价的劳动力,但是一个系统化、精致化的产业,除去人力成本,还有其他的成本也是要考虑在内的。
首先一个工业的完整生产线,不仅要人力,更要各种各样的配套零件,这些零件在中国,凭借着中国的实力,是很容易被生产出来的,而且无论是成本上还是精密度上,都是
可圈可点
的。
但是像越南、印度等国家,背后并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支撑,很多零件的生产在当地都实现不了,只能依靠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进口,这中间的成本就又上来了,而且这中间还包括了很多时间成本,总体算下来,成本也并没有减去多少。
而且这些国家本身的能源都不是很充足,比如越南就很缺电,而一个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所需要的能源也是很大的,若是在这些
能源不充足
的国家投资,情况还是很不明朗的,未来究竟如何还得靠时间判定。
比如富士康母公司鸿海与印度的合作就很不顺利,在2023年,7月11日,富士康就发表了声明,已经退出了与印度韦丹塔集团的半导体合资企业,富士康在这个项目中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成本,项目规模高达195亿,据路透社透露,双方项目进展得非常缓慢,而且印度政府的激励措施也一直在延批。
其实这些企业撤离中国,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因为中国科技制造业本身就在持续发展的状态,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潜力,外资企业离开后,我们国企的生存空间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针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若是能够
抓住机遇,勇于挑战,
将会上升到更大的平台。
如今我们国人越来越愿意支持国货,在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企业在加强科技研发的同时,也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相信我国的产品会更加先进、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参考资料
潇湘晨报——《尼康仪器上海公司注销》
和讯网——《富士康退出印度千亿合资芯片厂背后:鸿海7年悄然谋局半导体》
证券日报——《PC生产迁出中国?惠普这样回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