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提及三门峡大坝,众人都有所耳闻,在很多人看来,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自然灾害整治方面的一大创举。然而对于三门峡大坝众人不止有赞叹,还有人认为三门峡大坝不该修建,认为三门峡大坝早就该炸掉。

三门峡大坝究竟是壮举还是教训呢?对于三门峡大坝治理自然灾害方面有巨大作用,这一点众人都没有任何意义,然而西安人民为何如此痛恨三门峡大坝呢?

灾害频发,想要解决

修建三门峡大坝,并不是头脑一热做出的决定,整治黄河上游汛期问题自古至今都是中国人民头疼的问题。

众所周知古代的时候,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老百姓就会流离失所,无论是老百姓的生命,还是财产都会造成巨大影响。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毕竟灾后重建工作也是重中之重,若不能完成好老百姓的安顿工作,那很有可能会影响国本。

当然当时受到思想以及技术的限制,朝廷无法想到通过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方式来阻止此事的发生,当然朝廷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想要解决此事,为了解决此事,历任皇帝都过年的时祈福,祈佑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

后期西方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已经通过修建大型基础设施的方式来应对自然灾害,而由于我国比较落后,还是通过随遇而安的方式,来应对不知道何时到来的自然灾害。

当然这种方式,大自然必然会让你见识一下它的威力。在1938年以前,黄河上游到了汛期的时候,基本每年都会发生洪水。其实夏季最令历届朝廷头疼的就是黄河与长江地带,这一地带水资源非常丰富。

然而夏季降雨量也会增多,如果不能及时的将黄河水排出,自然会发生洪水。当时人们并未掌握将黄河水调走的方式,而且若一味的将黄河水调走,那么到了冬季的时候,黄河一带没有水,对于附近的百姓而言,也是难以生活。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若黄河出现断水的情况,那么黄河附近的百姓,以及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都难以继续,众所周知,古代的时候,一直是黄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的平原的农业发展,国家粮食才能够得以保障。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此前因黄河上游洪水泛滥成灾,导致河南以及山东地区百姓农业都受到巨大影响。在1938年6月的时候,为了阻止日本军向西发展,国民政府选择将黄河的花园口炸开了,炸开之后,瞬间各地水满为患。

确实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日本军难以西进,但是对于我国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害。当时受灾的县域高达96个,其中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影响,近百万人民群众受灾。这一招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后期因为战争的影响,根本没有想过解决此事,当地的百姓也只能祈祷水灾不会发生。当然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黄河上游也发生过水灾。对此国民政府也是非常头脑,然而很多时候他们也无计可施。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有时间也有精力开始整治洪水等自然灾害问题。政府认为黄河上游的情况最为严峻。1950年的时候,山东、河南汛期仍然会有上万亩的农田被淹,上万人都无家可归。

面对这样的情况,当地百姓也是非常悲痛,他们甚至想要搬家离开这里。然而作为中国人,对于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此搬家只是他们一闪而过的想法,他们根本不愿离开世代赖以生存的家园。

修建水库,困难多多

1954年的时候,国家决定在这里修建一个大型的水库,当然对于我国来说,想要自主修建水库并不容易,毕竟我国并未掌握相关技术。我国之所以想要修建水库,有很大原因,也是希望得到苏联的帮助。我国一直与苏联进行交涉,得到苏联的同意之后,我国决定修建水库。

确定修建水库之后,在哪里修建水库又成为了新的问题。为了确定修建水库的地点,我国与苏联专家召开过多次会议。

起初苏联专家认为将大坝修建在陕西的潼关修建大坝。其提议一出,就受到我国专家的强烈反对。当时我国一位叫刘光斗的专家表示,在潼关一带修建大坝并不合适,这个地方地形十分险要,如果大坝发生事故的话,根本无法预料。

听到刘光斗的意见之后,很多人都非常赞同,随后众人继续讨论应该在哪个地方建设大坝最为合适,经过多方考虑,最终选择在河南的三门峡建立大坝。

之所以选择三门峡,是因为三门峡这个地方是在黄河的中游,这个地方河水湍急,滩涂险要,这个地方的水力资源也极为丰富,在这个地方修建大坝是最为合适的。

看上去选择地方以及修建大坝非常容易,但是从1954年开始决定在黄河流域修建水库,到1957年的时候才开始正式修建,1961年的时候,三门峡水库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之下修建完成。

三门峡水库修建完成之后,黄河中下游的居民都非常高兴,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山东从未出现过决堤的情况,山东百姓的生命以及粮食安全得以维护。

其实除了能够避免汛期的洪水灾害之外,在秋冬季节,也可以为农户提供大量的水资源,这样一来,农田的灌溉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在土地方面获得的经济利益更多。

本身认为修建三门峡水库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毕竟这里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还可以发电,解决附近地区的电力资源紧张的问题。

对于黄河中下游百姓来说,修建水库是一件好事。然而对于黄河上游的人民来说,修建水库并不是一件好事,他们不仅未从水库修建工作中获得利益,甚至水库的修建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因此西安人民要求拆除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水库修建完成之后,位于黄河上游的西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问题,其农田多年都是干裂的,其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干旱。

不仅没有灌溉农田的水资源,连百姓的日常用水都受到很大的影响,百姓对此也是叫苦不堪。2004年的时候,西安百姓就要求三门峡水库立刻停止蓄水发电。众多百姓要求蓄水发电可想而知,三门峡水库对于黄河上游百姓来说多么痛苦。

除了百姓们要求蓄水发电之外,三门峡水库还存在很大的弊端。当然的三峡大坝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之下完成的,只考虑到了后期价值,对于泥沙方面的研究以及黄河地势的研究不足。

大坝在建成之后,很快就出现了泥沙淤积的情况,而且泥沙淤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渭河的泥沙淤积使得河床抬高了4.5米左右,河床抬高之后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虽然后期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洪涝灾害有所减弱。但是在1965年之后,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比三门峡水库建设之前增加了50%。

2003年的时候,陕西省就遭遇了极为严峻50年以来的程度最大的洪涝灾害。当时全省有1000多万亩的农作物受到损害,经济损失达到了80多亿元。当时将近500多万百姓生活受到影响,一些生活水平本就不高的百姓难以生活,甚至使得一些家庭陷入到绝境之中。

黄河流域的很多河道都出现了30多亿立方米的泥沙淤积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有关方面也非常着急,随后有关方面决定通过打开水闸的方式来排沙。

虽然有关方面采取了相关措施,但是情况并未得到相关好转。到了1964年的时候,三峡水库内部泥沙量就达到了35亿立方米。随着泥沙量的堆积,黄河上游的水患情况越来越严重。

除了上游的居民受到影响之外,三门峡下游的居民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田地基本上都被淹了,当初都是淤泥,好好的农田瞬间变成了淤泥,百姓叫苦不堪。

淤积治理工作极为严峻,为了治理淤泥,有关方面在大坝的底部使用了炸药。虽然在炸药的帮助之下,大坝底部的淤泥情况得到了改善,但是大坝底部依然有2成的淤泥存在。

为了解决大坝底部淤泥的情况,在1969年的时候,国家决定继续在大坝底部炸出8个排沙洞,为了炸出8个排沙洞,国家耗资将近800万元。

这样一来,大坝下游的淤泥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上游的淤泥情况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三门峡水库修建的时候,很多人都非常高兴,在人们看来,三门峡水库建成之后,不仅能够解决洪涝灾害,还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然而三门峡水库真正建成之后,人们发现实际情况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后期一些退休的人员回忆说:“在当年的环境之下,工程建设过于急躁,很大情况下忽视了科学理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是壮举,是教训

看到这里,很多专家认为三门峡水库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极大的教训,若基础设施建设不好,那么很容易就会出现泥沙淤积的情况。

当然三门峡水库面临的情况并非我国建设水库修建工作中特有的,很多大型的水利工程在初期的时候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对于三门峡水库究竟是壮举还是教训,人们都有不同的意见。1961年大坝建成之后,大坝确实效果非常明显。河南以及山东地区的洪涝灾害很快就解决了,山东、河南地区的农田也得到了好转。

山东、河南的粮食产量得以提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大坝修建之后,当年两省的粮食产量相较于之前提高了两千多万吨,这是历年来最高的情况。

对于河南、山东两个省份来说,三峡大坝确实给他们带来了相关利益,但是1965年的时候,三峡大坝出现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1965年的时候,陕西省受到的侵害非常大,从1965年截止到2008年,仅渭河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出现的就达到了137多起,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以及人民安全问题不可估计。

2003年的时候,有一个县遭遇了特大级的洪水灾害,有2万多名灾民家园被损害,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

此灾害一经发生众人对于三峡大坝众说纷纭,认为不应该修建三峡大坝,应该将其拆除。当然三峡大坝的拆除工作并不容易。毕竟三峡大坝还给一些地区带来极大的利益。

后期我国对于三峡大坝进行了多次整改,如今三峡大坝带来的损失修建减少。当然三峡大坝也给我国带来了很多经验与教训。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在大型水利工程修建方面的工作会越来越完善。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内容分享: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