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么一种感觉?
那就是,作为世界工厂,多么让人骄傲的一件事。我们有着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和庞大产能,拥有着全球最全的产业链,然而,却要去求着欧美人来买我们的产品。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消费力旺盛!
如果他们不买,我们就会产能过剩,进而导致大规模出现降薪、失业情况。
明明应该是我们抖一抖,世界就要跟着颤动,但实际上却反过来,被欧美拿捏。
为了让他们买的高兴,买更多的商品回去,长久以来,我们不但想方设法压国内低人工成本,更有近2万亿的出口退税,目的就是降低产品价格,好让中国商品更有所谓的竞争力。
国人起早贪黑,去赚有数的钱。欧美人惬意人数,享受着大量廉价商品红利。
这种事情本质上,其实就是我们在举全国之力补贴欧美高质量生活。
好吧,我这个想法可能有一些偏激。
我承认,但是确实是这个道理,真的是让人感觉很着急。
问题出在哪里?
就是题目写的,我们拥有傲视全球的制造业,国内却消化不了!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答案很简单,内循环没有建立起来。
越是去思考这件事,越是能够认可国家为什么要强调内循环,强调消费。
因为这件事重要性真的是无以复加,已经关系到了我们能否实现崛起复兴的关键。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应该骄傲,而不是被别人用需求来拿捏。
中国人不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中国商品也不是廉价商品的代名词。
只要内循环能够建立起来,只要消费能够支持得住产能,支撑得住经济发展,我们就可以不用去看欧美国际的脸色,商品价格也可以上涨,完全由我们说的算。
内循环是大战略,是最重要的发展核心。
只有当国内消费起来,内循环建立起来,我们才能不受这股气,我们的商品和品牌价格才能有底气提升,让欧美来求着我们,让他们知道,没有我们是不行的。
那现在制约内循环建立的是什么?
答案还是普通人的收入能力!
事实上,因为是后发的缘故,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自己是生产国,没有想着国内消费,不管有多少产能,都由国外来消耗,为了商品出口,甚至下降人工成本,提升商品竞争力,但是这一切,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加,正在改变。
国人的收入水平在提升!
同时,国家也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提升国人的消费能力,直至建立内循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伟大复兴。
这就是当前的发展核心逻辑。
2024年,已经被确定为消费促进年。
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的一些东西,却没有看到促进消费背面,国家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在提升居民收入,在降低住房、医疗、教育负担方面,有很多政策出台,很多工作正在推行。在中央的领导下,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