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不同年龄段的选择和需求,理解和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和谐家庭关系的关键。
我是陈飞,今年32岁,妻子叫慧慧,比我小两岁。我们是从青涩的校园走入婚姻殿堂的一对,因此不仅两个人感情深厚,两边父母也相处融洽。
结婚五年来,我们与父母们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一起观影、旅游、拜访亲朋好友,甚至连我们的生日也是一起庆祝。至于过年,那更是两大家族的团圆时刻。
用丈母娘的话说,与其给孩子们出难题,让他们为难到底过年去哪边,还不如一起过年。因此从结婚那年开始,我和慧慧的小家就成了过年热闹的集聚地。从除夕开始,两边父母陆续来到家中,为了迎接他们,慧慧特意收拾了阳光房供他们居住。
家里人多,热闹非凡,我和慧慧几乎成了“米虫”,只需张嘴享受美食即可。等到正月初五,父母们开始整理行李,准备各回各家,然后再等待明年再次欢聚一堂。
身边的朋友都羡慕我和慧慧,说他们可怜,每年都要为去谁家过年而争执不休。如果能像我们家这样,年年把两边父母凑在一起过年,该多美好!
刚开始那两年,面对朋友的调侃,我确实觉得很幸福。但从去年起,我对这种抱团过年的方式产生了抵触情绪。
原因很简单:太累了!我和慧慧都在外企工作,工作繁忙,不加班的日子很少。偶尔有个假期也常常被应酬占据,所以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的七天长假,因为只有那时才能真正放松下来。然而这难得的假期,却因为父母的加入而变得有些身不由己。
他们喜欢每天一大早准备一桌丰盛的佳肴,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喊我和慧慧起床。我们表示不饿,让他们先吃,可他们却不肯答应,四个人围坐在餐桌旁眼巴巴地等着我们出来吃饭。如此往复,让我们不敢再贪睡,即使疲惫不堪也得起床。万一把谁饿晕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我曾试图与他们沟通,但结果往往是你说你的,他们依旧我行我素。最让我和慧慧无奈的是,他们会提前设计好过年计划,初一去哪里,初二做什么,初三又去哪里,一天都不歇着。而且他们根本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这样的安排。
如果我和慧慧敢提出不同意见或者平时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他们立刻就会搬出各种理由说服我们。
“生命在于运动,你们整天坐办公室不动,所以才要在假期多跑一跑。”
“是啊,我们老了还能陪你们几天?不就想过年了好好聚一聚吗?你们怎么就不能理解做父母的苦心……”
说完便是相对无言抹眼泪,那种情景看得我憋屈难受。
幸运的是,过年只有七天假期。要是再多放几天假,我真的怀疑自己会原地爆炸!
说句不敬的话,我和慧慧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两边父母随着假期结束各自离开后。
浑身轻松的感觉无法用言语形容,那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兴奋让我们甚至感到愧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孝顺,嫌弃父母的到来。
如今又到了新年时刻,慧慧比我更加忧虑。因为我们结婚已经五年多,两边的父母又开始催生孩子的事情。
平日里我们上班忙碌,无法多言相劝,如今因为新年团聚在一起天天见面,肯定会不断提起生孩子的话题。
想到那些唠叨,我忍不住在群里发出一行字:“爸妈们,今年过年咱们各过各的,等到大年初一我会带慧慧专门去给你们拜年,谢谢你们能给我们腾出一点私人空间。”
消息发出后,群里陷入一片寂静。
半晌后先是丈母娘发了一个“ok”的表情符号,接着是我妈发了两个字,“好的”。
慧慧捏着手机不敢放手,一直问我爸妈们会不会生气。
我说即便是生气也是暂时的,他们都是明智的父母,一定会理解和包容我们的选择。
亲情固然重要,但也要尊重个人的选择和需求。只有这样,家庭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