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学了台军设计?
近期在美军举行的“2024年度水面舰艇研讨会”会议上,美国海军展出了一个全新的“伯克3”驱逐舰模型。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模型上美军计划给“伯克3”驱逐舰加装倾斜发射的防空导弹,而且还是固定的倾斜发射箱。
这种设计此前在现役军舰当中只有
台湾地区的军舰
使用过,在“沱江”级导弹舰和“玉山”号两栖攻击舰上。台军安装了固定式倾斜发射的“海剑二”防空导弹发射箱。
美军这个新模型曝光以后,不少台湾岛内的评论就说美军学了台军的设计。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军要在驱逐舰上安装这么突兀的防空导弹发射箱。
目的是什么?
首先要明确一点,美军论证和研究这种设计比台军要早了很多年。相关资料显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美军就考虑过使用这种固定式的倾斜发射箱来发射防空导弹。
考虑的原因和现在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增强舰艇的防空火力。
美军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为了应对苏联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饱和式攻击,认为有必要增加美军战舰的
防空导弹携带数量
使用这种固定式倾斜发射箱,可以利用美军战舰上空余的甲板面积,而不必对舰体结构进行大幅修改,以增加更多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不过随着冷战结束,美国海军不再面对苏联海军的威胁,相关改进项目之后就宣告终止。
但是在20多年之后,美国海军又捡起了这样的设计思路,面对的情况也如出一辙,那就是
解放军反舰火力
打击密度
超出了美军现有战舰的承受能力,而且和苏联时代单一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攻击不同,中国的反舰导弹种类太多样了。
从低空掠海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到低空掠海的亚音速隐身反舰导弹,再到高空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
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
多样化的威胁使得美国海军驱逐舰的垂直发射装置需要容纳多种导弹,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目标,这势必会影响一部分导弹的携带量。
按照美国海军的说法,他们这一次推出的固定式倾斜防空导弹发射箱,里面装填的是ESSM“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
这是一种中近距离使用的点防空导弹,虽然号称最大射程为50公里。但实战中有效射程普遍在20到30公里。
ESSM一般在美军使用的MK41型垂直发射装置上
以一坑四的形式部署
目前已经成为美军驱逐舰和巡洋舰的近程防空主力导弹。
按道理来说,一坑四的布局使得ESSM的装填密度已经非常高,只需要八个垂直发射单元,就可以装填32枚ESSM。
但问题在于,美国海军觉得自己驱逐舰的96个垂发单元有点少。
毕竟同样作为下一代驱逐舰,中国的055大驱拥有
112个垂发单元
而美国的“伯克3”驱逐舰只有
96个单元
美国海军计划在每一艘“伯克3”驱逐舰上,安装六套固定式倾斜防空导弹发射箱,每一套发射箱可以装填16枚ESSM防空导弹。
这使得美军驱逐舰可以额外携带96枚ESSM防空导弹,大幅提高火力密度的同时,将原本垂直发射装置当中的ESSM全部转移出来。
空出来的垂发单元用来携带
更多的标准3反导导弹
战斧巡航导弹
等大型导弹,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军这一套设计如果能够实现,那么对于“伯克3”驱逐舰的火力带来的提升是比较明显的。
96枚ESSM防空导弹相当于24个垂发单元的载弹量,等效于让一艘“伯克3”驱逐舰拥有了
120个垂发单元
实现了美国海军对055大驱的反超。
不过,真的反超了吗?
我们前面说过,ESSM是一款中近距离作战的点防空导弹,它不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只能对付数量众多的亚音速反舰导弹和中高空飞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本质上,ESSM是一种应对饱和攻击威胁的特化产品。它的特点是导弹数量多,但是具体到每一枚ESSM的性能就不咋样了。
面对中国超低空掠海突袭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
从天而降且具备
高超音速机动能力
的反舰弹道导弹,ESSM的拦截能力可以说几乎为零,远远不如美国海军装备的标准6防空导弹。
后者在美国海军预警机的引导下,对我们的鹰击18反舰导弹可以造成很大阻碍,而且有概率尝试一下拦截我们的反舰弹道导弹。
所以美国海军给“伯克3”驱逐舰加装再多的ESSM,其实我们要注意的并不是增加了多少枚ESSM,而是可以让“伯克3”驱逐舰腾出多少空间来加装
更多的标准6防空导弹
标准3反导导弹
我们要注意的不是增加了96枚ESSM,而是增加了24枚标准3和标准6。
而且防空导弹数量再多,如果没有先进的雷达和优秀的态势感知能力,也很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伯克3”驱逐舰是完全逊色于055大驱的,055大驱12000吨的排水量,虽然看起来112个垂发单元不多,但这是因为055大驱更多的舰体空间和载重都用在了
先进的雷达设备
与其说055大驱是一艘火力充沛的驱逐舰,我觉得它更是一艘态势感知能力超强的驱逐舰。
我们设计055大驱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增强态势感知能力,使劲增强态势感知能力,甚至到了看起来有一些偏激的程度。
因为055大驱上安装的雷达和传感设备实在是太多了,而这些态势感知能力相关的设备,才是让我们055大驱和其他国家驱逐舰拉开差距的
核心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