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顾左右
经济是怎么转移的,在经济转移的过程中,股市又是怎么表现的?
一战时期,全球经济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场战争,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经济实力,老牌帝国英国不得不让度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和金融强国的位置。
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好,英国依然是全球主要债权国,拥有最庞大的殖民地。
来看看伟大的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生活,她出生于1890年,不得不超越俨然有序的维多利亚遗产、第一次确定性的面对帝国衰败。
但她过得是丰裕的生活。
在她的自传中,讲到食物,一定很温暖,一方面是因为她贪吃,另一方面,不管家境贫富,她从来没有为食物匮乏操过心。
她小时候的日常饮食:
厨房里的饮食总是很丰盛。吃过丰富的早餐后,十一点左右又有可可,一盘刚烤制的岩皮饼和小甜面包,或者是热乎乎的果酱馅饼。
仆人们要干的工作多到难以置信,简要为七到八个人做五道菜的正餐,每逢十二人以上的大型宴会,每道菜还有两种选择,两种汤或者两种鱼等等。
女厨简的嘴巴一直在动,她无时无刻不在吃。
这就是人们对维大利亚时代大多数英国人生活的认识,占据全球经济高位,工业创新层出不穷,一切看上去那么美满。
事实上,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创新地位让位于美国,一战前,美国经历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欧洲一半,超越“世界工厂”英国。
当然,英镑仍然拥有重要地位,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硬通货,美国向欧洲尤其是英法借钱打内战、做基建、进行工业投资,美国的陆海军力量远远弱于欧洲。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
最勉强的和平也比最正义的战争受人欢迎。
从1900年到1913年一战爆发之前,英国股市经历了漫长的下跌。
国海证券靳毅的研究文章《股市百年英国篇:战争与衰落工业的溃败》中说,英国股市下跌,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工业竞争逐渐丧失优势,以钢材生产为例,由于下游需求缺乏,英德之间的钢铁产量差距越拉越大;大英帝国附属地消费市场优势丧失,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一个个成为自治领;英国的城镇化已经到头,百年间从34%上升到78%,英国的竞争力正在坚定的丧失。
听着很熟悉,是不是?下行的股市,找到的理由大致相同。
英国企业业绩增长缓慢,反观大洋彼岸的美国,企业增长前景明朗,英国投资者用脚投票,纷纷进入美国股市,带动美股指数上涨。
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再次给了英国股市沉重一击,从战争开始的1914年到战后的1920年,英股毫不犹豫的掉头向下。
由于经济形势极度不稳,1914年7月,伦敦股票交易所关闭了长达五个月的时间,这是英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市场关闭。一起关闭避险的,还有纽交所。
由于战争需求,英国政府发行了大量的战争债券,抽走股市和企业的资金;再加上战争封锁,贸易不畅,雪上加霜。
1914年底,市场重新开放,股票价格相比战前大幅下跌,此后一路下挫。
英国股市的难兄难弟是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股市。
下跌两个字,我只说一次,法国股市跌得义无反顾。原因与英国一样,殖民地市场受冲击,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缺乏,钱投入了战争,投资者意志消沉。
一战对于英、德这样深深卷入战争漩涡的国家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是一场纯粹的灾难,英国从隐性衰退变成明面上的落后。
欧洲水深火热的时候,美国经济受到巨大刺激。
下面这张股市图形象的展示出美国投资者从受惊到压惊、到大发战争财的全过程。
从1914年7月28日到1914年12月12日,战争爆发前期,股市暴跌。
惊惶不定、靴子不能落地最可怕,这时大家都不愿投资。
战争爆发的初期,市场魂飞天外。
1914年7月30日,道琼斯指数狂跌近7%,第二天,纽交所无期限关闭,只容许应急买卖,一直到12月15日重新开市,创下最长的一次休市记录。在此期间,场外交易价格比停市前下跌了15%-20%左右。
投资者恐慌,欧洲为了打战撤资,全球节衣缩食,让美国的工业品找不到出路,以上种种负面因素都反映在股市上。
但很快,美国人醒过神来,大发战争财。
美国总统威尔逊实行孤立主义,坚决不插手欧洲事务,这让美国可以左右逢源的向双方销售工业与金融产品。
美国此时已经具备坚实的工业基础,工业生产能力全球一流,普通人用上电灯、开上汽车,当时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行业已经开始进入流水化生产线,这才有了以后卓别林著名的《摩登时代》,工人下了流水线还不由自主的捏着扳手拧螺丝。
美国获得了多少财富?
靳毅在《股市百年启示录》中,写到:
1915年,美国对外商品与服务顺差达到17亿美元;1917年顺差35亿美元,占当年GDP的5.76%,美国上市企业的盈利在两年内上涨了200%。
根据《美国股市百年史:1913-1945 命运的十字路口》这篇文章,1914至1921年一战及欧洲战后重建期间,美国通过商品顺差共获得了大约20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按照通胀100倍计,差不多相当于20000亿美元。
黄金从英国流向美国,化为工人工资、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美国从债务国摇身一变成为债权国。
反应在股市上,从1914年12月12日到1917年4月16日,美国股市暴涨。1915年全年度增长82%,1916年11月涨至巅峰,股票价格是一战暴发时的2倍多。
此后,由于美国下场参战,股市暴跌。下场参战不是赚钱,是花钱,政府征收重税,企业赢利下降,有的不得不转为军工企业。政府不但亲自参与企业经营,还管控商品价格,挤压利润,在给股东派发的股息中,政府征收30%作为个税。
从1917年4月16日到1918年11月11日,美国股市暴跌,战争结束时,股价下跌了将近40%,基本上下降到战争水准。
当战争结束进入重建阶段,美英市场迎来甜蜜期,英国时间较短,美国则延续到1929年,进入咆哮的二十年代,那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诞生的年代。
战争结束时,美国收获颇丰:
从世界最大净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交所超越伦敦证交所,成为全球第一大股票交易所,美联储正式运营。
还有两个小插曲值得一提:
1、一战到1927年,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复兴期,主要原因就是战争出口形成贸易顺差;
2、瘟疫在战争和经济中起到重大作用。1918年出现大流感,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受到感染,大约五千万人死亡,逼迫一战结束。
从一战的股票史来看,股票的长期低迷和经济地位的下滑,与形成战争的因素密切相关——恶性竞争你死我活,市场法治内幕交易严重,经济秩序一塌糊涂,创新者开始守旧,后来者野蛮成长,最后通过一场甚至数场战争,形成新的秩序。
从长期来看,股市一定是经济的风向标。
一战结束后,英美等主要国家终于迎来了大牛市,但经济实力决定了市场的地位,英国股市终将让位于美国股市,正如英国经济终将让位于其他新兴国家,这是周期,难以违抗。
战争结束后,从1918年到1920年,因为重建,英国经济经历了短暂的繁荣。
但三个因素让英国市场很快下挫:
欧洲不稳定,英格兰银行加息逆转了市场预期,英国的工业生产销售国际竞争力下降但支出上升,出现战后通胀,经济与股市双双下跌。
二战前,英镑仍然是全球第一货币,但压力越来越大。一战结束时的凡尔赛和约,埋下了一颗巨大的炸弹,等待二战时爆发。
1919年,凯恩斯写下名垂千古的小册子《和平的经济后果》,明确提出英法如此苛待德国,导致德国经济凋零,必遭反噬,引发可怕的欧洲内战。
如今看来是至理名言,但放在一战结束的历史背景下,凯恩斯差点被当作英奸。
英国政府看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德国恶性通胀引发不确定后果,英美联手制定道威斯计划,贷款给德国8亿金马克,政府以关税、间接税、铁路和工业债券的收入作为抵押,协助德国稳定通货膨胀、平衡预算。
随后,德国发行铁路和工业公债160亿金马克,公债一半以上销往美国,1/4以上销往英国,美国国际资本不断流入德国,带动当地恢复。
支出远超收入,让英国不得不缩减在社保、教育、救济、劳动等领域的开支。
根据国海证券的研究,1920年,英格兰银行出手,为了治理通胀,大幅提高利率,物价下降了30%,市场大跌;两年后英格兰银行结束了货币紧缩周期,经济才再度复苏。
英格兰银行为了巩固英国经济全球第一的地位,在英镑上做文章,致力于恢复金本位,认为恢复金本位就能恢复英帝国的经济地位。
1925年,英国回归金本位,高估英镑价值,打断了英国出口的脊梁。金本位恢复1年后,从1851年以来,英国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出现经常项目赤字。
这一切都在说明,英国强行恢复金本位,就是要发展高端服务业,起全球金融锚的作用,而放弃了全球第一工业强国的地位。
由于英镑被高估,物价下降,整个20年代,英国人热衷于消费,英国股市消费股大涨,而工业品痛苦挣扎。
再看大西洋的西面,美国经济与股市则疯狂上涨,出现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
雾谷飞鸿在咆哮的二十年梳理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历史上,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女性获得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身着短裙跳着舞,成为时髦女孩的象征;
一战期间,大批欧洲人移民美国。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从1910年到1920年,美国人口增长了15%,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口增长了约36%,而建筑业和矿业的就业人口增长了约28%;
从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全国总财富增加了一倍多,大工业时代导致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汽车、收音机、化学制品、电影等进入普通工薪家庭,美国进入消费时代和大干快上的建设时代。
上面这些构成美国股市成为全球风向标的基础,工业创新能力是第一要素,然后是发达的服务业,最后才是其他因素。
一战后,美国股市迎来长牛。
在经历两年短暂的通胀期调整后,向老大哥英格兰银行学习,美联储加息控制通胀。
据美国股市百年史的统计,1920年,将贴现率水平从4%提高到6%,虽然经济数据下行,但两年内一般物价下行15%,美联储的首次亮相成功了。
从1922年开始,美国股市单边上涨,到1929年股市崩盘之前,美股指数共上涨超过300%,在全球的牛市中,表现最牛。
美国市场成为全球风向标市场。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美国要彻底取代英国的经济地位,并不容易。
一战之后,英国滑落工业第一国地位,也是看到大势所趋,主动退避。
但是,在战后复苏过程中,英国高端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如愿快速增长,1920年,英国服务业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
很快,1929年来了,美国遭遇信贷泡沫与内幕交易的双重打击,进入了大萧条时期。
此时,英国的一系列应对举措堪称经典。
1929年10月,英国股市崩盘,在金融方面,英国迅速取消金本位,让英镑贬值,同时大幅降息稳定市场。
其次,在原材料和消费方面,英国与殖民统治地区订立英镑同盟,稳定了英国商品的原材料成本;英国建立关税同盟,保护本国与殖民地市场。
英国经济复苏早于美国,从1931年到1937年,股市股指上涨80%,突破1929年的点位。
眼看着英国要卷土重来,二战来了。
两次大的战争,让美国的老对手英国耗尽元气,英国在二战前后基本没有做错什么,但不得不让位于美国。
说实在,以英国在大萧条之后的正确应对,如果英国拥有美国一般的地缘优势,真不知道鹿死谁生。
美国发生过太多次金融危机,之所以挺过一道道难关,主要是大的政策一旦落定后就不折腾、专心致志发展经济,在最困难的时候,靠企业、靠创新力度过了危机。
不是没有失败,而是方向正确。
在《权力的游戏》中,有这样一句话:
混乱是晋升的阶梯。
正如剧中所说,混乱不是深渊,而是阶梯。很多人想往上爬却失败了,且永无再试的机会,失败毁掉了他们。有人本有机会攀爬,但他们拒绝了。他们守着王国不放,守着诸神,守着爱情。
阶梯是真实的,实力是真实的,努力更是真实的,再加上一点遥远的星辰之外的运气。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作者:顾左右编辑:王小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