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1955年授衔仪式上,许多开国将军都身怀绝技,有人会拉二胡,有人会织毛衣,还有人会铁砂掌,但要说最厉害的,还得是萧克。

萧克

  萧克上将早年进过黄埔军校、参加过南昌起义,经历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生战功赫赫,因此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一生能够取得这么多成就,已经足以笑傲此生了,然而1988年,萧克却让所有人都震惊了一把。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作品《浴血罗霄》获得了当年的茅盾文学奖!

  听到这个消息,许多人在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对萧克上将感到由衷的钦佩,一个人或许可以文武兼修,但在“文”“武”两个领域内都做到顶峰,那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那么,萧克上将是如何做到文武双全的?他的一生又建立了哪些功勋呢?

开国儒将

  文武双全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明末帝师孙承宗、儒将孙传庭、袁崇焕等人都是进士出身,但科举制度消亡后,这样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再难见到。不过幸运的是,在我国的开国将领中就有那么一位,那便是萧克。

徐向前

  曾经来过延安采访毛主席的美国记者斯诺曾经见过萧克,后来斯诺的夫人海伦也做出评价说:“萧克和徐向前、朱德等人一样,是中国文化里的‘军人学者’。”而这个“军人学者”,其实便是“儒将”的意思。

  那么,萧克是什么时候开始埋下儒将潜质的呢?这得从萧克的早年开始说起。

  1907年,萧克出生于湖南嘉禾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然而父亲祖辈都是贫苦读书人,没有什么功名,因此萧克出生时家里仅能给予他文化上的支持,无法给予他更多物质上的供养。等到萧克到了可以上学的年纪,家人将其送入了私塾读书,在这里他接受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譬如“三百千”《幼学琼林》,稍稍长大之后,便开始学习“四书五经”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勤学好问的习惯下,少年的萧克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也为其之后成为一名“儒将”打下了基础。

图片源于网络

  可由于家境贫困,高小毕业后的萧克只能去上职业学校,于是在家人的建议下,萧克考入了收费较低的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当时正是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在湖南求学的萧克在接受了一定的革命思想后,认为学师范救不了中国。而他目之所及,到处都是一片穷苦与压迫,这就让他产生了想要参加革命的心思。

  因此在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萧克没有选择在家乡成为一名老师,而是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到了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

  1926年,萧克18岁,这一年他考入了广州国民政府创办的军委会宪兵教练所,从此投笔从戎,成了一名学生兵。在接受了几个月的军事训练后,萧克便从宪兵教练所毕业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之后参与到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之中。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下,萧克先后随部队转战浙江、江西、广东等地,足迹遍布岭南。

内容分享:
【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