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基因很神奇,他支撑着一个生命的基本结构和构造,存储着大量的信息,包括皮肤的色泽,血型,生长等等。
但很多人将基因和DNA混淆了,所以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两者的关系,有助于说明本文提到的问题。
基因和DNA的关系。
DNA是什么?按照书面的意思,它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分子结构异常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最大的功能是储藏遗传信息。
那么基因又是什么?
标准的解释,它是一段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
这么解释好像DNA就是基因。
其实不是的,DNA涵盖的范围更大,它不仅可以存储信息,还可以参与到调控遗传信息的表现中,甚至通过遗传指令来控制生物的发展和运作。
所以基因仅仅是DNA的一小部分而已。
1953年的时候,美国的沃森,英国的克里克和韦尔金斯解读出了DNA的形状,一个双螺旋结构,就此打开了人类对DNA的研究,最终找到了神奇的基因。
这些年对基因的研究,认识到了基因其实就是由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鸟嘌呤脱氧核苷酸(G)构成的。
所以基因和扑克牌很像,扑克牌由红桃,黑桃,方块,梅花构成,基因是由ATCG四个碱基构成,不同的是一副扑克牌只有五十四张,而一个人的基因有三十亿张而已。
其实这个世界所有的生物,都是由这一张张的ATCG构成的“扑克牌”组成,比如简单一点的大肠杆菌的基因四百万张,复杂一点的小麦有一百六十亿张。
如此众多的基因“扑克牌”构成了现在多彩的世界。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这么多的“扑克牌”有没有重复的?
可以很明确的说,大部分的扑克牌都是一样的。
比如和人类很相近的猩猩,基因上差别只有1%,还有被圈养起来的的猪,人类忠实朋友的狗,躲在洞里的老鼠,从基因上来看,差别仅仅是2%到3%的差别。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地球上的生物其实都来源于同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在基因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是难免的。
之所以有一部分不同,仅仅是在随后的发展进化中,不断出现分支,分支再出分支,就变成了现在各种各样的生物。
人和猴子最为相近,原因就是有着共同的祖先,只不过在进化中,一部分下到了地面,一部分依然待在树上,于是出现了人和猴子。
那么人和人之间是不是基因完全一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