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最近,包括《金融时报》《经济学人》,以及BBC等多家英国主流媒体公开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其中《经济学人》杂志更是刊登了“台独”分子吴钊燮的文章,引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

在16日当天,中国驻英大使馆分别致函《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并且在记者会上对BBC的言论进行了严厉驳斥。

中国大使馆发文指出,英媒的报道不仅违背了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个中国原则,也忽视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

这份致函先从法理上介绍了,为什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同时也给予英国部分人士警告,称作为媒体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坚持公正客观的报道原则,不能刻意地去误导公众。

其实这些年,西方国家媒体在谈到中国话题的时候,报道往往都比较负面和消极。根据伦敦国王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2020到2023年,英国主流媒体上发表的超过1000篇涉华报道中,负面报道占据了大多数,而正面报道几乎为零。

这项研究关注的媒体除了上面三家机构以外,还包括了《每日电讯报》《卫报》等媒体,可以说囊括了目前英国市面上主流的媒体机构,但是得到的结论却出奇一致。该研究认为,在涉华报道中,英国媒体并没有能够准确、平衡地报道中国的现状,尤其是关于政治的报道更是重灾区。

该研究以《金融时报》“大阅读”栏目举例,在2019到2022这四年间,该专栏只有两篇涉华报道可以和正面扯上关系,而且其内容都是涉及商业领域。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夏添恩表示,英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并不能让读者全面了解真实的中国,而这一现象的受害者并不只是普通民众,还包括一些决策者。

例如英国国防大臣沙普斯,很可能就是被“蒙蔽”的决策者之一,他在1月15日的演讲中表示,中英之间很可能在五年内产生一场冲突,同时沙普斯还批评中国有网络攻击和捕杀卫星技术,进一步渲染“中国威胁论”。

对于沙普斯的言论,中国驻英使馆发言人在16日也进行了驳斥,中方强调,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中方严厉要求英方纠正错误,立刻停止煽动对立对抗,停止污蔑抹黑中国。

仅仅在16日当天,中国就4度驳斥了英国方面的言论,而就在这个时候,英国方面却传出了外交大臣卡梅伦即将访华的消息,这很有可能为紧张的中英关系踩下刹车。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这位英国前首相正在敲定访问中国的计划,并准备在气候问题上与中国展开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英国前任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刚刚在去年8月访问了中国,如今不到半年,卡梅伦又传出访华的消息,这背后传出的信号显然不同寻常,这很可能意味着英国的对华政策,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一点,或许可以从卡梅伦的对华立场变化中,可以一窥端倪。

众所周知的是,卡梅伦担任英国首相期间,他曾大力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积极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他在位的时期被称为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在卡梅伦任期内,他多次到访中国,2010年他上任半年后就出访了中国,当时的代表团规模可谓空前,一共来了四名内阁大臣和50多名工商界代表。

2013年,卡梅伦再次来华,这次访问的代表团更是多达百余人,在这段时间里,卡梅伦参观中国画展,推广中文,甚至开通了新浪微博,中英关系迅速升温,为两国关系的黄金时代打下基础。

在2018年,已经离开首相位置的卡梅伦再次来到了中国,依然获得了中国最高规格的接待,对于卡梅伦在首相任期内做出的贡献,中方也做出了高度评价,可以说卡梅伦既是中英关系破冰的关键人物,也是中英关系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但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在重返政坛,担任外交大臣后,卡梅伦的对华政策开始变得强硬。

本月早些时候,卡梅伦在接受下议院质询时,他公然反驳所谓“亲中”的“指控”,并对中国提出了指责。除此之外,卡梅伦还要求释放“港独”分子黎智英,而在去年12月,他还和黎智英的儿子黎崇恩会面,中国大使馆也对他发出过严厉警告。

最近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卡梅伦表示,中英关系已经开始改变,他们正在面临一个更加“咄咄逼人”的中国,英国必须“保护自己”。

不过在强硬表态之外,卡梅伦又一再强调,英中接触、合作符合双方利益,尤其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当今世界任何一国都无法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

而卡梅伦的态度转变,正是英国对华态度转变的一个缩影,英国首相苏纳克在去年的G7首脑峰会结束后就表示,中国是全球安全“最大的挑战”,但是他并不主张与中国“脱钩”“断链”,而是将中英关系总结为“保护、结盟、接触”三方面,即保护英国免受风险的影响,与西方盟国立场保持一致,同时与中国保持接触,可以预见的是,这也将是未来英国发展对华关系的一个基本方向。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