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生儿护理
微信又改版啦!
把新生儿护理公众号设为星标⭐
就能每天收到我们的文章啦!
正文
不少家长对雾化上了瘾,只要孩子一咳嗽,止咳药+雾化就肯定是【标配】。
就连很多医院的医生都在“滥用雾化”,只要孩子咳嗽,去到医院就上雾化。
搞得妈妈们以为“雾化能治疗一切呼吸道疾病”,雾化机都是人手一台的……
(截图:小红书)
佩服图三的妈妈,新生儿都敢自己在家做雾化
虽然雾化给药优点多多、见效快、副作用少,但也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雾化的啊!
1
别一咳嗽就雾化
能用的情况只要这几种
雾化好不容易从“比吃药、输液副作用大”的泥潭里出来,现在却又陷入了被“滥用”的风波。
“雾化是一种安全的给药方式”,没错,但用不对同样会给孩子带来危害!
1
一咳嗽就雾化,错!
咳嗽只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病,很多时候是不需要雾化的,比如感冒。
雾化药更不能乱用,再安全的给药方式,你也别忘了它是药啊!
是药三分毒,没有任何一种医疗手段是绝对安全无副作用的,任何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都不能随意滥用。
所以,孩子咳嗽想给ta做雾化之前,先咨询一下医生,在医生明确咳嗽的原因后,针对病因确定是否需雾化、如何雾化。
2
哪些情况可以雾化?
根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儿童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处方审核建议(2020年)》,可雾化的情况分为3大类:
如果排除特殊和少见疾病,目前在儿科门诊的常见病中,倾向于积极给予雾化治疗的疾病,仅有3种:
1、哮喘
2、毛细支气管炎或类似的情况
3、喉炎
但是,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雾化吸入的应用、给药,都应该经过医生诊断指导,万不能自行使用。
像常见的普通感冒、流感引起的咳嗽,是不需要雾化的。家长无需执着,如果执意要雾化,反而可能带来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甚至可能因药物刺激呼吸道而加重咳嗽。
如果孩子经医生确诊的确需要雾化,该怎么注意些什么才能将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
2
给娃做雾化之前
一定要先了解这些
对于没有进行过雾化的孩子,第一次做雾化,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别傻傻的自己买药回家给孩子做。
如果孩子需要长期雾化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雾化机回家做。
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3种药不能用
抗生素、中成药、注射液(如地塞米松、利巴韦林注射液,氨溴索注射液、干扰素、a-糜蛋白酶注射液)都不能用来雾化。
那能用的药有哪些?
收藏并牢记这张表☟
*一般尽量使用单一药物进行雾化治疗,哮喘宝宝慎用乙酰半胱氨酸。
2
雾化前的准备
1、小于三岁用面罩,三岁以上用吸嘴;
2、雾化前不给孩子涂抹油性面霜;
3、进食一小时后再安排雾化,并在吸入前让宝宝漱漱口,减少微量误吸,以及降低吸入阻力,避免过多药物沉积于口咽部;
4、保持宝宝情绪稳定,尽量采用坐姿或半躺姿势,一定不能平躺着。这样有利于药物沉积到细支气管及肺泡。
5、孩子清醒、配合时进行雾化最好,这样能进行深呼吸。小宝宝比较难配合的,睡着做也可以,但尽量不要哭着做。
3
雾化时需注意
1、严格控制药量:一般雾化吸入液体量用4-6毫升,最低不低于4毫升,最高不超过6毫升为宜。
液体量过大,容易使药液溅出,导致雾化时间过长;过少则影响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达不到治疗效果。
2、控制时长:整个雾化过程大概在10-15分钟,这期间不要松开宝宝的面罩,尽可能密封、贴合面部。
3、掌握正确吸入方式:尽量用嘴巴进行深呼吸,用鼻子呼气。
大孩子尽量用咬嘴式雾化器,含住咬嘴、缓慢吸气,深吸气后屏气 2~3 秒,缓慢呼气,尽可能通过鼻腔呼出。
用面罩的话,也尽可能让孩子用嘴吸气,不能配合的小宝宝,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4、出现过敏及时停:一旦宝宝出现脸红、呼吸急促、头晕、皮疹、心悸等过敏反应,一定要及时终止雾化,并呼叫医生护士/送往医院。
5
雾化后的护理
1. 及时让宝宝漱口和清洗脸部,防止药物在口咽部、面部沉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2. 辅助拍背、适当咳嗽咳痰。
3. 雾化结束后及时清洗雾化器和管道,并晾干。
最后再次提醒:任何治疗方式和药物都不能随意滥用!
请务必谨遵医嘱,在家给孩子雾化时,更要得到医生许可,同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掌握了雾化药物的剂量、注意事项等才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