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疯子和天才有时候是一体的,他们的才华和创新能力令世人惊叹,一些行为习惯也因为太特立独行,而招来非议。但不得不说,各行各业新的成就,往往是由他们完成的,别人突破不了的,也由他们实现。科学领域如此,艺术领域也是这样。

就拿书法来说,那些成就斐然的高手,无不是“奇才怪杰”。张旭、怀素合称“颠张狂素”,但他们将草书推向成熟;米芾为人古怪,却是北宋书画首屈一指的人物;徐渭更是出了名的“疯子”,也正是他将狂草发展到了巅峰。

与那些循规蹈矩、固守古法者相比,他们对书法的贡献更大,艺术生命也更长。北大教授李志敏认为,这些“疯癫”之人创作时,能充分调动奇思妙想,在法度基础上做到了心、手合一,将情感与笔法融合,真正达到了“妙合天地”的境界。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卷行书,它出自书坛一位著名“疯子”之手,这件作品就是《韭花帖》。它不仅是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五行书”,也有“《兰亭序》第二”“五代最美行书”之称。

杨凝式,字景度,号癸巳人,咸通十四年(873年)生于华州华阴(今陕西渭南),他经历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虽身居高位,但醉心于书法。因其性情狂傲怪诞,世人称之为“杨风子”。

杨凝式是唐宋书法延续的一大枢纽,后世学他书法的人很多,论数量甚至不输学“二王”者,诸如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等,皆称得上杨凝式“门徒”。尤其是“宋四家”,他们学习古法一大途径就是杨凝式这部《韭花帖》。

杨凝式过人之处在于能突破晚唐过于追求森严法度的书风,将晋唐笔法融为一体,学到了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用笔精髓,苏轼盛赞:“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韭花帖》是杨凝式写给友人的一封信札,用笔自然生动,正文共7行、63字,释文为:“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此作取《兰亭序》法度,笔画细腻遒劲,同时融入颜真卿圆融通会的笔势,突破晋人一位清健之风。另一方面,又不陷入墨色过于淋漓的繁密,而是枯润得宜、空灵秀逸。结字纵逸欹侧,章法疏密得宜,打破了晚唐布局板滞的弊病。

总的来说,这部《韭花帖》将魏晋隋唐笔法精髓吸收,又突破了古人不足之处。用笔、结字、章法各尽其妙,是我们学习行书、提高技巧的绝佳法帖,值得好好临摹学习。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