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破小是上海楼市占比最大、话题度最高的产品。
老破小是个大类,细分开来包含不同位置、不同种类的产品。
需要注意,在过去几年这轮楼市周期中,老破小也发生了价值分化和板块轮动。
不同品类的涨跌幅度、涨跌周期完全不同。
本文按照涨跌的时间顺序,拆解一下老破小的下跌周期和其原因。
01
远郊老破小
基本上一直都不涨
老破小不仅仅存在于市区,同样存在于郊区。
郊区老破小的一部分,是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之间,为郊区开发的工人住宅。
分布于闵行、宝山、松江、嘉定、金山等地。
另一部分是相对房龄较新,建于80年代-90年代的社区,主要分布于这几个郊区的老城。
这些社区大多都是楼梯房,单套面积不大,也谈不上社区环境,在新房供应量极大的郊区也可以算成当地的老破小。
这些房子的特点很鲜明,第一个就是几乎跟不上上海大盘。
上海远郊的老房子可以和老家县城里的老房子划等号,几乎都是内生型市场。
他们的市中心就是对应的新城核心区——房价也不怎么坚挺,价格的上限基本已经封死。
此外,如果从资产价值角度讲,这类产品几乎处于上海楼市的最底端:
从流通性来看,大多属于内生型市场,流通范围有限。
从产品来看,周边同质化产品严重,且严重落后于时代。
从预期来看,既无规划预期,也无拆迁预期。
我们之前提过一个观点,“远郊无饼”的区域不能买,也就是连规划的大饼都没有的地方一定不要碰。
这些郊区的老破小通通可以划进这个范畴。
上海的市郊,实在是有太多的土地等着去开发建设了。
现存的规划其实都不够用了(当然最近貌似也不让画饼了),那些新建的楼盘都属于没故事可讲的状态。
像郊区的老城,周边大把的空地都等着建设,新规划轮不上自己,上面也没太多闲钱给你做城市更新。
随着郊区新的动迁房/经适房/商品房越建越多,这种房子的价值只会越来越低。
很想举一个例子,但是实在是太多,放到几个老城区,地图打开一片又一片。
截图来自贝壳
这种地方的房子,主要的购买力来源就是本地人,此外就是一些低收入的务工人员。
除非,哪天上海的市中心转到这些地方开发;
不然,在今天这个增量有限的时代,这些地方都基本发展不起来。
1.5
远郊动迁大居
跟远郊老破小类似
中途插入一个不算老破小,但是特点和远郊老破小类似的,就是远郊的动迁大居。
松江,青浦,宝山都有这种大体量的动迁房社区。
这种板块一般都放在了一些边角料的地方,和上文所讲的远郊无饼区域很类似。
比较典型的就是佘北动迁大居这种,最新成交价都跌到1字头了。
截图来自贝壳
当然,这么一看,反而有点划算了。
毕竟,这地方离9号线不远,周边还有不少规划故事正在进行时。
以上这些远郊无饼的区域,我们有相关文章,可以联系小助理。
02
学区房老破小
老破小中的战斗跌
学区房老破小是这轮下跌周期中,最先开始暴跌的。
学区房跌得早,是因为这类产品的涨价周期也启动得早。
在公民同招之后,学区房价格就开始涨了。
到了2020年下半年,大市场的行情还是上升期,学区房已经到顶了。
我们文章中的老演员,梅园三街坊这种顶级挂户口学区房的价格在21年初一度上20万。
但是巅峰没留住太久。
21年上半年,豪宅们开始起步涨价的时候,学区房市场掉入了冰窟窿。
等到下半年这些热门学区房再有成交的时候,价格就接近腰斩了。
如今回顾这一轮暴跌,更多的是对于之前炒作泡沫的出清。
而后,时间到最近一年,学区房又开始了跟大盘整体的持续阴跌,这一轮周期可以视作产品价值的回归周期。
结果上来看,第二轮跌的属性,就是学区房也回归了房子本身的属性,跟地段价值开始挂钩。
相对来说,弱势区域的房子,跌的就比较厉害了。
像市区的强势区域,比如老静安,黄浦部分区域的老破小,房价如今还是很坚挺。
当然这两部分,后面会讲,先不展开。
综合来看,学区房这个东西,就是普通的老破小+学区溢价。
其中最被人诟病的就是这个溢价,很多人视之为洪水猛兽;
但是我还是要说一句,溢价这个事存在即合理,核心就看有没有一个群体为之买单。
学区房本质是个小众市场,对应的群体就是中产们,其中新上海人可能还占多数。
中产希望子女们可以复制自己的精英路线,并希望借此维护自己无法传承且脆弱的阶层,于是就要为了学区付溢价。
当然,这个溢价就两个要素,一个是中产群体的数量,一个是中产群体的预期。
数量这个长期来看是稳定的,短期会有波动,核心还是预期。
最近这一年,为啥学区溢价下去了?
预期不行了呗,清北复交毕业赚个万八千的,还有可能失业,自然愿意卷的就少了。
当然,只要这个阶层不消失,这种房产的价值就不会完全塌方。
顺便提一句,大到经济周期,小到楼市周期,都是个圈。
最近一两个月,梅园的学区房成交量十分大,你猜是为什么?
03
弱势区域老破小
市场变差,就开始跌了
从下跌的顺序来看,这类板块大概是在2022年下半年末就进入了下跌周期。
而且它们跌的很快、很猛,部分板块价格一举跌回五六年前的水平。
弱势区域,范围收缩到了外环以内,当然也有一些外环旁的。
这些片区看大区位还可以,但是内核是产业差,配套差,产品差。
其实,任何一个区域想要房价坚挺,都脱离不了这几个要素:
要么是周边或者上游挨着较强的产业区,有外溢的客群;
要么自身板块的资源比较充沛,相对宜居,在一众竞品板块中分流到一些购买力。
只是老破小一般来说居住品质都不行,所以主要看产业资源和板块配置。
这类板块比较典型的就是高境、淞南的老破小。
在2021年后还是获得了一定的涨幅,普遍在10%-20%。
截图来自贝壳
但是在下跌潮开始后,就扛不住了,一路回落。
最近的成交价都干到2016年的水准了。
截图来自贝壳
市区的部分弱势区域也是如此,房价不怎么坚挺。
比如普陀的甘泉宜川、浦东的世博都是整片的老破小。
当然,二者还是有一些区别。
二者的共性是片区内的老破小又多又杂,同类竞争严重。
区别在于,甘泉宜川自身资源弱,周边产业也弱。
世博属于周边产业不错,资源也还可以。
但是竞品板块太多,加上浦东的购买力天生不喜欢老房子,自然世博也不咋抗跌。
综合来看,市区还是有些优势,至少没有出现跌穿底裤回到六七年前的水平。
但是只从降价开始的时间节点看,郊区和市区的弱势区域却是没有太多的区别,属于应声而跌的类型。
淞南、世博等区域的版块评测,可以找小助理领取。
04
强势区域老破小
刚刚开始,尚未结束
之前也提过,享有核心资源的老破小才有持有价值。
比如挨着南京西路这种顶级商圈的,叠加顶级地段的加持,这房子大概率不缺接盘侠。
不过,再好的老破小也很难比肩商品房,核心区的老破小也开始扛不住了。
比如徐汇的田林板块,贴着内环,左手漕河泾,右手徐家汇,属于典型强势板块。
在涨价周期里,田林的老房子涨幅在15-20%,这个价格一直保持到了2023年的上半年,属于相对坚挺的板块。
截图来自贝壳
随着市场的冷却,安全圈向市中心压缩,连田林的房价都抗不住了。
数据来自贝壳
半年时间,房价水平已经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不过好在还是稳住了,没有继续下探。
如今还称得上保值的大概只剩市中心老静安和黄浦的老破小了。
比如典型的学区房海防邨,至今保持着比肩豪宅的成交价。
截图来自贝壳
包括黄浦也有不少这样的坚挺社区。
截图来自贝壳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楼市继续下探,下一轮跌幅势必要蔓延到这些还很坚挺的老破小身上。
结语
在之前的 一文中,我论证过为什么刚需社区没有稀缺性。
老破小不是不能买,而是要挑着买。
尽量选择占据稀缺资源的老破小才能跑赢大盘。
篇幅有限,没办法一文讲清老破小的优势和缺点,对于这类产品的未来走向将会继续推出专题文章。
具体该如何选择板块、社区,欢迎线上或线下我们交流。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