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考公”和“打工”的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们可能会在职业生涯中做出不同的选择和调整。很多互联网打工人都有同样的想法:趁年轻赚够钱后,35 岁前考公上岸。然而,有些程序员在考编上岸后可能会面临后悔的情况,发现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与他们的期望不符。
近日,一位网友就发文自述了自己从程序员考上老家事业单位后的心路历程。
内容如下:
“之前在一线城市做程序员,一年15w左右,工作压力大,995是常态,也焦虑裁员失业,一心想进体制内。
去年如愿上岸老家四线城市事业编,离家近,一个月到手8k,公积金3k,年底绩效2w,在四线城市算高收入了,算下来比我之前在一线工资还高。
但是,工作压力也很大,不亚于之前做程序员的压力,加班也是常态,而且工作一眼望到头,人际关系也复杂,本以为体制内能轻松点,没想到年轻人去哪里都是牛马,有点失望,我知道现在外面的就业环境不好,有份稳定的工作也不容易,但总感觉这饭碗是铁的,里面的饭却是馊的。”
该网友认为就算是挤进公务员行列了,也会发现其实也不是那么的美好,加班也是常态,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他的自述引起了网友们热议,有些人表示赞同他的观点:
“体制内那些无效的内卷,真的让人无法接受”
“没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奉献自身的理想与信念,建议不要盲目去考公务员”
也有很多人认为是帖主过于“贪心”:
“四线比一线工资高,还想着躺平,真是既要又要啊”
“体制内躺平,是放弃晋升的希望别的该干嘛还是得干嘛,不是真的进来躺着不动。”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