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已通过“匕首”的残骸证实其用了主动雷达末段导引头,由此得出“匕首”末段降速的原因是为了防止高速飞行时头锥的等离子鞘套干扰其导引头工作。
但问题是,5马赫以上才会形成等离子鞘套,而依据国外大佬的分析,“匕首”末段的实际飞行速度只有1.13马赫。因此,“匕首”减速并非是为了防止等离子鞘套干扰主动雷达导引头。那又是为何呢?
作为一种地对地导弹,既然“匕首”有主动雷达导引头,很可能采用了与美国“潘兴”或中国东风21C类似的雷达景像匹配制导方式,即先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对目标区进行成像,再与侦察卫星获取的目标区域图像进行比对,从而在复杂地形地貌的背景下准确命中目标。
因此,“匕首”之所以急剧减速,很可能是因为其弹载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不过关,才降低速度以腾出更多时间,毕竟,地面目标的背景杂波干扰要远大于海上目标,俄罗斯X-15C“反冲”导弹可以用5马赫的速度反舰,对地攻击的“匕首”却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