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一条“噩耗”横空出世!

日前,挪威宣布消息称,该国大陆架地区的海床上发现“大量”含铜、稀土在内的金属及矿物资源,其中钴储量310万吨、铈170万吨、铜3800万吨还有钕、钇和镝等多种稀有金属元素。

长期以来,中国的“稀土王牌”是美国最忌惮的“杀招”,也借此在全球供应链上占据很高的影响力。美国一直在寻找替代中国稀土的国家,现在挪威发现巨量稀土矿,岂不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失去这张王牌?我国又该如何继续保持影响力呢?

就定义上而言,稀土不是单指某一种资源,而是15个镧系元素和钪、钇两种元素。稀土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能够有效增强机械性能,所以被大量运用于芯片制造业军事化领域,在现代化的今天,稀土又被称之为“新材料之母”,是各国争抢的重要战略物资。

但稀土这种资源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全球稀土总储量约1.3亿吨,中国独占5500万吨,是全球总量的37%,位列世界第一。此外,中国稀土储量丰富、品种齐全,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元素的国家。美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稀土超过5000吨,中国一直高居榜首。

美国一直刻意的“去中国稀土化”,拜登此前要求各大国防承包商在2026年之前停止从中国进口稀土,改用美国自身的战略储备。与此同时,还满世界寻找可用的稀土,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缅甸、南非等都是美国的合作对象,现在挪威又发现庞大的稀土储量,让美国喜不自胜。

然而想要借此摆脱中国稀土在国际上的影响依旧不现实,因为中国可不是以储量多少取胜的。

发现哪里有稀土仅仅只是第一步,还要经过开采、提炼这两个步骤才能投入到工业领域使用。开采考验时间成本,一个新的稀土矿从开挖到出矿至少需要10年,如此费时费力劝退了不少国家,更难的还在后面。

稀土提炼需要用到高精尖的技术,因为元素的电子结构相近,化学性质便会越相似,冶炼和分离的难度就成倍提升。

中国的稀土分离技术不同于国际社会普遍的离子交换法和分级结晶法,而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带领学生团队创新的“稀土串级萃取分离法”。该技术仅需要一条生产线就能完成高品质萃取,且效率极高,能够大规模实现量产。

也正是因为该技术的存在,中国才能从稀土储量大国不入到稀土应用出口大国,完成了质的飞越。

当然,稀土能够成为中国手中的“王牌”,靠的不是储量、产量和加工技术,而是成为全球稀土的定价者。只有将全球出口的稀土份额掌握在手中,时刻拥有叫停的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给敌人迎头痛击。

不论是挪威还是美国联系的其他国家存在的稀土矿有多丰富,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派上用场,西方单一的思维模式可拼不过中国“一条龙”的产业杀招。

或许有人会说,技术会被追赶上、储量总会被挖完,但拥有这个时间差给中国带来的发展空间,等到他们走到中国所处的位置,我国又前进了多少呢?

内容分享:
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