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前言

1948年在会上李济深被提名为副主席,不料这个结果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李济深当初可是被追剿过的国民党将领,现在看来怎么算都有些牵强。

最后这件事被传的沸沸扬扬,周总理得知后索性亲自出面为李济深做证明。

“如果当初我们能和李济深合作,那么也许就不用长征了!”

此话一出大家瞬间没了调侃的心思,纷纷同意了这一任命。

那么周总理说的是件什么事?而李济深又是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影视剧照

红军长征

当初红军之所以放弃苏区的革命地,转身向陕甘宁地区转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1934年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

而这也导致我们之前所积累的胜利全都毁于一旦,甚至有着全军覆没的风险。

当时由于党领导人博古和李德的指挥失误,导致我们被四面围攻,眼看就要被敌人一窝端了。

为此中央红军发起了多次突围,但效果都不明显,最后伤亡惨重,局势也几近崩溃。

在那之后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我们不得不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10日,大部队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战略转移。

10月17日,红军南渡赤水,直到25日才全部渡河,11月15日,蒋介石在发现红军踪迹后带兵围剿,企图将其扼杀在湘江以东的地区。

可谁知驻守在这里的国民党将士军事素养极差,且不善于长途作战,就连军事储备也十分不足,原本应该很适合红军突围。

谁知博古依旧采取消极作战的策略,只想着后退,促使红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最后迫不得已经过多番混战后这才勉强挡住了国民党的袭击,但相对应的红军也伤亡惨重,人数锐减到3万余人。

此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如果再找不到应对办法和国民党硬拼,我们势必会面临全军覆没的下场。

幸好这时毛主席站了出来,他认为现在我们应该避其锋芒保存实力,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发起突围,等逃脱包围圈后再积攒力量逐渐收复根据地。

1935年11月,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中央红军继续向西走,在川黔边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此时已经打进了遵义。

眼看形势一片大好,中央政治局索性在此召开会议,反思了我们多次突围失败的原因,并肯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而这也成了我们最终会胜利的转折点。

在这之后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与其他军团会合,至此彻底摆脱了敌军对我们设下的包围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紧接着红军一路翻雪山过草地逐步突破了国民党的包围圈,直到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意味着我们的任务顺利完成。

其实总的来说红军共分成了四部分突围。

中央红军从原根据地出发,在1935年10月到达陕西,这期间总共走了两万五千多千里。

红25军于1934年11月从河南出发,一年后到达陕西,和陕甘宁的红军顺利会师,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期间也走了近万里的路。

红4方面军向西进,在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与红1会师。

红2、红6军团从湖南出发,一年后和红1会师,行程两万余里,最后众人一起完成了战略突围的任务。

对此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如此艰辛,当初如果不长征会不会也能顺利突围?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当初不长征,面临的肯定是全军覆没,我党这么多年的付出很可能一瞬间化为乌有。

所以长征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做出的必要选择,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开敌人的围剿保留实力,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但在这期间我们确实有一次机会能够撕开一条血路,可惜机会不等人,由于博古等人的优柔寡断导致我们被包围。

李济深反蒋联共

李济深原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后来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

成为孙中山先生手下的一员大将,且因为功绩卓然,一跃成为粤军大佬,直到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李济深深陷其中。

直到1932年,日寇发动对上海的袭击,淞沪抗战爆发,李济深率领19路军奋勇杀敌,成为淞沪抗战的主力军。

此举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但蒋介石对此却深恶痛绝,认为19路军违抗命令,严重干扰了自己的布局。

此时的蒋介石坚持的还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完全不顾及已经当上门的敌人,反而竭力派遣部队去剿共。

所以面对19路军的“突然袭击”,蒋介石的第一反应就是将其拖垮,然后再慢慢蚕食掉他们的势力。

于是便特意断了后援,等19路军无法抵抗后便命其退出上海去剿共,不料这支军队与红军早有瓜葛。

最后在看清蒋介石的真面目之后,李济深渐渐萌生出了反蒋的意图。

1933年11月,发动政变,建立革命政府,李济深当选为主席!

可惜由于事发突然,19路军在没有后援补给的情况下被围剿,很快败下阵来,李济深也匆忙逃到了香港。

碰巧这个时候红军正在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就这样两方人马有了第一次接触。

原本按照李济深的想法来看就是大家可以联合共同反蒋,这样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对于李济深的这一主张,毛主席等人表示了高度认同,眼下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仅能够顺利突围,还能够最大限度的牵制国民党的主力。

可当时我党的领导班子还是博古李德等人,在他们看来李济深就是个墙头草,很可能会临阵倒戈。

但周总理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极力劝说下,中央红军终于出兵了,可惜为时已晚,19路军已经被围剿,而我们也错失了最佳的突围时机。

就这样一步错步步错,李济深被迫逃往香港,红军在1934年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了万里长征。

不过这次的失败并没有让李济深气馁,反倒是更加坚定了反蒋的念头。

拥蒋抗日

1935年7月,李济深和原19路军将领在香港成立了大同盟,继续做抗日宣传。

同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李济深得到消息后坚决反对内战,并四处游走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可此时的蒋介石依旧想采取消极避战的方式来应对日寇的袭击,坚决不同意联共抗日,无奈李济深只能放下成见亲自去劝说蒋介石。

并下了最后通牒,如果蒋介石不同意,那么他就会立刻起兵,倘若蒋介石可以抗日,那么他就会重新加入国民党成为最忠诚的下属。

就这样面对舆论的压力,蒋介石不得不撤销对李济深的通缉令。

之后为了促进国共联合顺利进行,李济深积极召开民主活动,竭力保全共产党员的生命安全。

甚至还提出让“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所在的地方武装,编入新四军战斗行列,参加抗战,结果遭到蒋介石的拒绝,直到同盟解散。

1944年李济深不愿再受蒋介石的监视,便伙同一些爱国人士准备在家乡开展抗日武装,专打游击战。

虽然在这期间的抗日活动屡屡遭到破坏,但李济深并没放弃,在我党的帮助下,他很快就重振旗鼓。

1947年2月,李济深一家迁往香港,他公开打出反蒋旗帜,结果被第三次驱逐出党籍。

但李济深依旧活跃在揭露蒋介石独裁恶行的第一线,配合人民解放战争。

1948年中央准备召开新政协会议,之后毛主席亲自致信李济深希望他能参加,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李济深可是香饽饽。

不仅有粤系和桂系势力希望能和李济深合作重举旗帜,还有美国当面也想鼓动李济深出面组织一个新政府。

但李济深一个也没有答应,最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李济深秘密乘坐苏联货轮顺利抵达大连码头。

会议上,李济深被提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面对质疑,周总理便说出了其在红军长征时的卓越贡献,终使人心服口服。

历史已不可追,但长征这一伟大壮举依旧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不仅锤炼出了最坚硬的部队,也培育出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深入边疆腹地,在党的领导下一路洒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所到之处遍地开花。

在当初那个艰苦的环境里,红军将士们从未想过退缩,宁愿翻山越岭也要迎接考验。

在我们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战胜了许多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困难,最终迎来了胜利。

在面对李济深任命的问题上,周总理主动出面化解,用长征中红军和李济深的关联,来表现李济深曾经的反蒋抗日的决心,可谓是标准答案。

如今我们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都依赖于那个年代涌现出来的革命家。

他们不顾个人得失,总是将国家的利益放在最前面!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