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最近的热播剧《繁花》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男主阿宝和朋友陶陶感染了甲型肝炎,为了得到被炒高了十几倍价格,甚至卖脱销的“救命药”板蓝根,阿宝不得不用陶陶的彩电票来交换。

在物资紧缺的上世纪80年代,很多商品不是有钱就能买到,而是需要凭票购买的,彩色电视机作为当时最紧俏的商品之一,那张彩电票的宝贵可想而知。

正是这盒用彩电票换来的板蓝根冲剂,不但“救”了阿宝和陶陶的命,更为阿宝换来了其“贵人”之一山本先生的友谊。

有人说,《繁花》这部剧善于在不动声色之间植入广告,且不说这个情节是否板蓝根的植入广告,1988年的上海甲肝大暴发,却是真实发生过的。

1988年1月18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一篇报道《卫生部门和广大市民请注意,毛蚶可能携带甲型肝炎病毒》让全上海市民陷入恐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甲型肝炎开始在上海大暴发。

据《上海卫生志》记载,自1988年1月19日至3月18日,短短两个月间,上海市累计感染甲肝患者超过29万例。

高峰期每天接近两万人的确诊人数,让上海市的医疗卫生系统疲于应对。

上海黄浦区广东路地段医院门口,患者们排起了长队(俞新宝摄)

在医院甚至家里的病床上,患者们上吐下泻、发热乏力、面色甚至连眼球都变得蜡黄。

为了应对来势凶猛的甲肝,上海市卫生系统想尽一切办法。

为了掐断发病源,工商局发布紧急通知,严禁销售毛蚶。

上海街道上挂起横幅“严禁毛蚶上市防止肝炎传播”

为了“预防”甚至“救命”,上海人民把各种能想到的药物甚至偏方都试了个遍。

这其中,有大蒜这样的偏方。

有维生素B、维生素C、丙种球蛋白这样的西药。

有连夜生产的中药注射剂——茵栀黄针剂。

上海中药一厂积极生产茵栀黄针剂

有上海卫生部门自己“发明”的“大锅药”——用几味中医典籍里记载的清热解毒的药,如黄连、大黄、甘草等,放在大锅里煎制成汤药,每天给患者服用。

不过,当时在上海最火爆的药物,当属板蓝根。

由于有“吃中药板蓝根可以防治甲肝”这样的传言,板蓝根的价格一路上涨,被黄牛们炒高了十几倍,甚至被卖到脱销。

《繁花》里一药难求,甚至要用彩电票来交换的情节,绝非虚构。

为了援助上海人民,全国各地的板蓝根冲剂、健肝冲剂等,不断大批被调到上海。

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

用当时《中国医药报》报道的话来说,上海人半个月就吃了一年的药。

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甲肝疫情在大暴发后的一个月之后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自1988年2月20日的最高峰后,每日发病人数迅速下降,到了2月下旬,已经降到了相对较低的发病率。

那么,上海甲肝疫情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的功臣是哪一种药物呢?

是维生素、丙种球蛋白、茵栀黄针剂、大锅中药,还是板蓝根冲剂?

都不是。

根据时任上海市副市长,主管卫生工作的谢丽娟女士总结,疫情之所以得以被迅速控制,最重要的因素是:

“全市消毒、隔离工作做得好。具体措施包括解决传染源、粪便的问题,注意饭前便后洗手。” [1]

曾在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担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院长,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谢丽娟女士回忆说,由于甲型肝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所以,包括板蓝根冲剂在内的药物,起到的都是“安慰剂效应”。

谢丽娟博士

她在回忆录中写道:

“其实一般情况下甲肝病人是会自愈的。西药里也没有治疗它的特效药,治疗过程中也不过是吃一片维生素B、两片维生素C。有时候病人实在恶心呕吐得厉害,为了防止脱水,就输一点液。虽然板蓝根未必多么有效,但因为有了‘吃中药板蓝根可以防治甲肝’的传言,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板蓝根几乎都向上海运输。”

“给病人服的“大锅药”其实是一种“心灵药汤”,这是一种心理暗示,病人会感受到自己正在接受治疗,心理上得到了安慰。” [1]

不过,医学总结归医学总结,普通民众未必了解,某些“未必多有效的心灵汤药”更免不了给自己大肆贴金。

经历1988年的上海甲肝疫情,板蓝根一炮而红。

并在之后的各次疫情中“再创辉煌”。

根据春雨医生的总结,自1988年上海甲肝大暴发之后,几乎每次疫情出现,都少不了板蓝根的身影: [2]

“2003年SARS事件,中医药管理局及防治非典指挥部给出以板蓝根为配方的预防方,并称对治疗非典有疗效,引发板蓝根抢购潮和大批学生草药中毒。

2008年起,钟南山院士率领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攻关,未经严格的临床验证阶段,即宣布‘初步探明板蓝根抗病毒神秘机制’。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蔓延,板蓝根再获官方青睐,被列入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用药范围,各地纷纷发布相关预防方案。

2013年H7N9型禽流感暴发,病毒特性都未研究清楚,多地相关部门就宣称‘板蓝根可预防H7N9禽流感’。

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肆虐。根本无科学依据显示可预防埃博拉的板蓝根,走向世界,‘拯救’陷入水深火热的非洲人民。”

而在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新冠疫情中,板蓝根当然也不会缺席。

从甲肝到埃博拉,从流感到禽流感,从非典再到新冠,其中有消化道传染病,有呼吸道传染病,应用范围之广,板蓝根堪称“万能神药”。

写到这里,笔者对板蓝根这款万能抗疫神药感到无比佩服。

为进一步了解板蓝根为什么能在面对如此多不同类型的疾病时始终有效,笔者查询了板蓝根的药物说明书。

然而,其功效仅仅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太谦虚了。

说明书语焉不详,想必是做过很多次临床试验吧?

怀着疑惑的心情,笔者打开了“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官网 [3] ,输入关键词“板蓝根”,然后看到了如下情景。

是的,大名鼎鼎的“万能神药”板蓝根,竟然只登记过一次临床试验,还是2010年的。

可是,那些“神秘的抗病毒机制”从何而来?

他们凭什么敢大胆宣称,板蓝根可以治禽流感、埃博拉,甚至是新冠病毒?

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参考资料

[1] https://www.93.gov.cn/zt/ncov/ncov_zxd/301286.html

[2] 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article/14067/

[3] https://www.chictr.org.cn/index.html

内容分享:
【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