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每天为您普及健康知识


去年国庆假期时,王先生与好友相约去沿海吃鱼生,没想到几个小时后,他就莫名其妙出现了发热、咳嗽、咳痰症状,体温也升到了39摄氏度。

一开始,他以为自己是感冒了,于是自行服用了退热药,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发热反反复复,一直不见好,王先生以为自己是感染新冠了,于是就去了医院就诊。

结果经过详细的检查后才发现了真正原因!竟然是肝吸虫病!医生认为这与王先生经常吃生鱼片有关,由于鱼肉没经过高温烹饪,里边的寄生虫未被杀死,进入体内后,引发了肝吸虫病。


通常医生都是比较推荐大家食用鱼肉的,因为它富含优质蛋白质,而且脂肪含量低,相对红肉来说,可以说是更适合人类的肉类。

但也有研究认为,人类生活中的毒化学混合物通过河流进入海洋后,污染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导致有毒物质在鱼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从而增加了恶性黑色素瘤等癌症的发生风险

不过,该研究并不能推断出鱼类与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还是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科学地进食鱼肉。

真正致癌的是这三种鱼,多注意!

1、高温烤鱼

不论夏季还是冬季,夜宵摊的生意都十分火爆,而烤鱼也是很多人必点的一道烧烤。

鱼类如果经过合适的温度加工,不仅可以杀灭其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还能让纤维被软化,营养素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但如果鱼类被加热到太高温度,不仅营养物质被破坏,还可能生成一些有害物。

当鱼肉被加热到100℃时,会产生有害物质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当鱼肉被加热到200℃时,会产生1类致癌物杂环胺,而且,杂环胺的多少还与加热温度、时间长度呈正相关。

当鱼肉被加热到300℃时,会让脂类物质发生热裂解反应,还会产生1类致癌物苯并芘,烤焦的鱼肉中苯并芘的含量相对没烤焦的鱼会更高。

虽然日常偶尔吃少量的烤焦食物并不一定致癌,但烤焦食物几乎没有营养价值,还是尽量不要吃了。

医生建议:对于烤鱼,还是能少吃就少吃,较为推荐的烹饪方式是清蒸、水煮,既能享受鱼肉的营养,也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


2、中式咸鱼

在2012年,中式咸鱼就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中,成为1类致癌物。

这主要是因为咸鱼需要先用高浓度的盐进行腌制,之后还要进行脱水,易生成1类致癌物质——亚硝酰胺类化合物,这些致癌物质在体内积累,就会增加食管癌、胃癌等风险。

医生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咸鱼,如果实在喜欢吃,也要控制吃得次数及摄入量,每月不要超过2次,每次食用前先用沸水煮十来分钟,减少含盐量。

3、生鱼片

爱吃生鱼片的人不少,有人认为营养更为全面,有人就好这一口。

但生鱼片很容易寄生虫卵,一旦这些虫卵进入体内,可能能够与人共存几十年,虽然初期感染不会有明显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肝硬化、腹水,甚至诱发胆囊炎、胆管炎、肝癌。

医生建议:一般淡水鱼中的寄生虫,用超过60℃的水加热1分钟以上,基本能够杀灭其中的寄生虫。


还有哪些食物有致癌风险?

1、发霉的花生、玉米

花生、玉米都属于富含淀粉的食物,如果保存环境较为潮湿,就很容易滋生黄曲霉素,这是一种强致癌物,经常摄入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可能会诱发肝癌。


2、发苦的坚果

年底了,花生、腰果、开心果等坚果很受欢迎,但如果买的多了,可能会存在发霉、变质的问题。

这些变质的坚果会有一种苦味,而这苦味正是来自于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所以发现坚果发苦,一定要及时丢掉,吃了发苦的坚果,也要吐掉并漱口。


3、高温油炸食物

食物在高温油炸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苯并吡,特别是焦煳的食品中,苯并吡含量比普通食物的要增加10倍~20倍。

建议大家平日除了少吃有致癌风险的食物,还要多吃蔬菜,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花椰菜、卷心菜,不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还含有丰富的硫化合物,能够起到润肠通便、抗癌的作用。

内容分享:
【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