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大家比较关注健康产业类新闻,应该是“科兴新冠疫苗确认停产”的消息。
科兴新冠疫苗,研发于2020年新冠形成流行态势之时,临床使用于2021年新冠持续变异之时,出现争议于2022年初之时,确认停产于2024年初新冠仍在持续变异之时。
科兴新冠疫苗给人们的印象至少有3条:
1、研发应用进程较为迅速,在新冠病毒肆虐不到一年,就投入临床使用,中间还经历试验、分析、改进、审批等多个环节。
2、生产使用数量较为庞大,据科兴官网报道,截至2022年底,全球累积供应量超29亿支,是新冠疫情至今使用量最广泛的疫苗之一。
3、国内形成全民接种氛围,很多国人相继接种过2—3针科兴疫苗,排队注射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有的人没打疫苗,生活秩序受到一些影响。
4、接种过后争议持续存在,一些人反映,接种科兴疫苗后发现“肺结节”,确诊“糖尿病”;2022年底新冠“一阳”高峰,打过疫苗照样被感染,有效性存疑。
关键是,当前新冠病毒威胁没有消失,前些天权威媒体还在提醒人们加强防范,目前国外已有最新变异毒株JN.1,传染力更强,逃逸能力更突出,可能会在国内掀起新一轮感染。
在新一轮新冠感染可能“卷土重来”的时刻,科兴疫苗停产,说明了什么?消息传出来,打过疫苗和没打疫苗的人,都坐不住了。
小医生想从3个方面说一下,谈一些个人见解:
第一个方面:科兴疫苗为啥能这么快研制出来?到底有没有用?
科兴疫苗的“靶标”是新冠早期毒株,新冠病毒至今不知道来源、不知道中间宿主,属于变异速度极快的RNA病毒。在“一抹黑”情况下研发病毒疫苗,还必须确保有效,难度可想而知。但我国是全球第一个研发出新冠临床疫苗的国家,把一批药物研发强国甩在了后面。
很重要的原因: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是“表亲”。虽然SARS病毒在2003年肆虐几个月后莫名消失,药物和疫苗研发也中止了,但SARS疫苗的基础数据我们是保存下来的。
2020年相似的病毒又出现了,把SARS病毒疫苗数据拿出来,在此基础上研发,当然比其它医学强国快得多。
科兴疫苗的作用,不是预防感染的,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新冠疫苗能保证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它的作用是预防重症,为医护人员救治争取时间。相关的效能,一线医护人员评估最中肯,而不是外行来评价。
第二个方面:接种科兴疫苗,会引起“肺结节”、“糖尿病”等病症吗?
这是很多人特别关心的问题,至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能证实“接种新冠疫苗引起肺结节、糖尿病等问题”。
从4个方面分析:
1、没打过疫苗的人也查出了结节。接种疫苗时,有基础病、进展期肝病、孕妇、中度以上高血压等群体,是不能打疫苗的,这部分人群也有肺结节、糖尿病问题。所以,把问题推给灭活疫苗是不合适的。
2、肺结节最可能的原因是:新冠疫情期间,大量医学影像学手段用于胸部扫描,查出的肺结节是在注射疫苗前就出现的,我们很多人没有体检筛查的习惯,查出结节后,自然第一时间就“怀疑”新冠疫苗。
3、糖尿病最可能的原因是:我国有数千万级别的“糖尿病前期人员”,是糖尿病的“后备军”,注射疫苗那段时间,可能处于糖尿病进展期。确诊糖尿病后,应该找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问题。
4、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科兴疫苗不仅国内大量民众使用,也出口了很多给友好国家民众使用,为啥国外没听说有这个问题?国内是哪些人在“炒作”这个问题?
第三个方面:科兴疫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疫苗,为什么会停产?
科兴疫苗是灭活病毒疫苗,基本原理是:接种后,让免疫系统认清新冠病毒“尸首”,产生免疫记忆。它针对新冠原始毒株和早期变异毒株。
灭活类疫苗的主要作用是两条:
1、及时让免疫细胞“记住”新冠毒株的样子,产生免疫记忆,防止进展为重症。
2、及时制约免疫细胞,避免在“杀疯”后形成免疫风暴,同样会危及生命。
问题是,如今新冠变异毒株早已变异到奥密克戎第N代了,灭活疫苗起作用的靶点可能早就“面目全非”,相当于用一张“嫌疑犯”小时候的照片,去对付已经成年和若干次整容的嫌犯,不现实。
所以,科兴疫苗停产的原因,最可能是两条:疫苗是针对早期新冠病毒研发的,失去了应对最新变异毒株的能力;目前已经有比灭活疫苗更先进的重组蛋白型疫苗获批上市,科兴疫苗已成为“过去式”。
疫苗已经没有效果,有更好的替代品出现,科兴疫苗停产是最好的选择。
但不能否认的是,科兴疫苗出现在新冠疫情吃紧之时,投入临床后防范重症,是有贡献的,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在早期防疫得到验证。
科兴疫苗的停产,我们应该感谢,而不是拍手叫好和秋后算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