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从1951年踏上学医的道路至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已经和肿瘤战斗了六十年,如今已经92岁高龄,虽已入耄耋之年,但身体健朗,精神矍铄。作为肿瘤专家,他们保持健康有何秘诀呢?孙燕院士曾经多次在公共场合分享自己防癌秘诀,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1
人物简介
孙燕院士,著名内科肿瘤学家,肿瘤研究所(医院)主任医师。1951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5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81年为M.D安德逊肿瘤中心客座教授。曾任内科主任,身兼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WHO癌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数职。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燕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40余年。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对开发国内外新抗肿瘤药物,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扶正中药的促免疫作用,以及淋巴瘤、小细胞瘤和睾丸肿瘤的治疗方面卓有建树,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多年来参加国内外首长和知名人士的保荐,成绩突出。曾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编写《肿瘤化学治疗学》、《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和《中西医防治肿瘤》等专著17部。现为GCP中心和临床药理基地主任、WHO癌症专家咨询委员会UICC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大名医。
2
不碰高脂肪、煎炸食物
孙燕院士吃饭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吃饭只吃7分饱,感觉吃得差不多了,就马上离开饭桌。同时他建议,平时吃饭要少碰动物脂肪、红肉以及喜欢吃煎炸食物,来降低患癌风险。
据国家癌症中心的调查显示,在中国23种主要致癌风险中,排名第一的不是吸烟和喝酒,而是水果蔬菜摄入不足,占了15.6%。
不良食物是诱发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加工肉类被世卫组织列为第一组致癌物,其中包括培根、火腿以及热狗等食物,长期摄入加工肉会导致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增加18%。
除了加工肉类以外,红肉也是高危致癌因素。长期摄入大量红肉,会导致人寿命缩短、增加患上结直肠癌的风险。特别是红肉经过烧烤、煎炸后,致癌的风险会增加许多。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控制红肉、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国人每日要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新鲜水果,同时配合上适量的肉制品摄入,可以有效减少患癌的几率。
想要预防癌症,除了饮食习惯要健康以外,还要选对食物,摄入不良食物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3
不碰烟酒
孙燕院士曾经多次呼吁,要像控制酒驾一样控烟,很多癌症患者也是听了他的话,才把香烟戒掉,他觉得这些病人,如果早就能戒掉香烟,可能根本就不需要到医院来。烟和酒都让我们的身体很受伤。
在吸烟时,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内含有7000多种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挥发性亚硝胺、尼古丁以及烟焦油等,这些化合物大部分都对身体有害,其中至少有69种化合物为致癌物。多环芳烃、亚硝胺都是明确可致癌的物质,吸烟的量越多、烟龄越长对身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可以说吸烟对于身体而言百害而无一利,长期吸烟会增加肺癌、口腔癌、鼻咽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率。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中的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吸烟而失去生命,这个数据比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还高。
而喝酒也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伤害,酒精是1类致癌物,每18个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个和喝酒相关。喝酒会显著提高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包括口腔癌、肝癌、食管癌以及胃癌等。
4
不碰致癌病原体
孙燕院士认为,不少癌症其实都是人为诱发的,比如,感染HPV(人乳头瘤病毒)就会使得宫颈癌发病率上升。不少癌症都和病毒感染有关,据《柳叶刀·全球健康》调查统计,2018年,全球有220万新发癌症病例是由于传染性病原体感染引起,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13%。
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包括以下四种:
01 HPV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表现为寻常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等症状。随着性病中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急速上升和宫颈癌、肛门癌等的增多,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人乳头瘤病毒6和11型、人乳头瘤病毒β属(5和8型除外)和γ属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HPV病毒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临床上患有宫颈癌的患者超9成存在HPV感染,可通过性以及接触传播。
02 乙肝病毒
感染乙肝病毒后会诱发乙肝发生,没有积极干预治疗会逐渐形成三部曲:乙肝→肝硬化→肝癌,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血液以及性接触三个途径传播。
03 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基因组为DNA。EB病毒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3~5岁幼儿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体。
感染EB病毒易引起鼻咽癌发生,鼻咽癌患者中几乎都有EB感染的表现。EB病毒主要通过口密切接触传播,嘴对嘴喂小孩、亲吻都可能会发生感染。
04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是胃癌的高发人群,患病风险会比常人增加2~6倍,可通过口接触、粪口接触传播,日常共用餐具、便后不洗手都是危险行为。
癌症不会传染,但是致癌的病原体却有可能传染,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卫生,谨防感染。
5
不碰坏情绪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每个人背负的压力都不小,建议大家不生气、不折腾、不钻牛角尖,凡事都想开点,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因为精神愉快确实能给你一个好的身体。”
孙燕院士自认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因为他很少生气,因为他发现很多癌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诱因,那就是压力大,长期处于忧郁、忧虑的不良情绪当中。
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会让身体产生“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会让人体免疫力降低,让癌细胞有机可乘。
过度压抑情绪,尤其是不良情绪,如愤怒、悲伤等,不让它们得到合理的舒泄,这种性格被称为C型性格,又被称之为“癌症性格”,40%~80%的常见癌症病人具有癌症性格,而具有癌症性格的人患癌风险也比其他人高3倍。
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却是预防癌症发生的“金标准”,想要预防癌症发生,从现在就要开始改变。
觉得此文不错的朋友,记得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和内容,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把最新消息告诉更多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