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亚迪在东京车展上一战封神,让丰田慌了。
本次展会初次参展的比亚迪亮出了仰望U8、海豹等5款车型,展台前被挤得水泄不通。仰望的原地掉头表演直接点燃会场,让坐镇主场的日系车企黯然失色。
而曾经对新能源嗤之以鼻的日系车企,今年纷纷展出了多款新能源车型,甚至日系头牌丰田直接推出了陆巡的纯电版本,足见其向新能源转型的趋势。
1、 营收计划全面上调,丰田发力新能源赛道
近年来,随着国产新能源势力的崛起,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老牌车企的生存空间已被挤压。不少企业纷纷向电动化转型,以守住市场优势。但以丰田为首的日系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公开抵制新能源车,结果今年上半年,丰田在华销量下滑12.8%。
虽靠着海外市场,丰田前三季度利润达1.9万亿日元。但显然这样的表现并不足以让丰田满意。翻看官网,其计划要在2024年上半年达成4.5万亿日元的利润目标,折合人民币2206亿。
翻看《2022年中国汽车销售统计》,去年国内知名车企的利润总和仅为976亿元,丰田的利润目标几乎是其两倍。丰田社长也表示,面对中国市场,丰田将全力以赴,必须要赢。但销量一路走低的事实,让一些外媒都不禁发问,“丰田靠什么赢?”
不少车评人分析表示,此次丰田在东京车展上频频亮出新能源车型,或是代表着丰田打算在新能源领域发力追赶的信号。在近日,丰田又宣布,即将上市的全新凯美瑞车型,将统一取消燃油版本。跻身新能源赛道或已是板上钉钉。
2、 从抵制到加入,丰田仍依赖中国市场
曾经一度抵制新能源化的丰田,突然180度大转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靠燃油车,在中国市场赚不到钱。
翻看集团财报,丰田近1/3的利润来自中国市场,鼎盛时期甚至撑起半壁江山。如今,各路新能源势力的入局,以及老牌车企纷纷电化,构建护城河,让丰田在华的前景更加堪忧。本试图靠氢能电池后发制人的丰田,显然没有那么多时间,抓紧抢回中国市场成了当务之急。
近年来,不少日企都靠着中国市场尝到甜头。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品牌,如今在中国的店铺数量远超日本本土,在华营收也成为主要利润来源,优衣库总裁柳井正甚至在加强中国市场运营后,一举跃升为日本首富。
除了传统企业外,中国市场对于高精尖产品的接受程度也远超预期。例如新锐品牌Bioagen进入中国市场仅2年,就创下上亿营收,年初新上市的“粒御维”胶囊制品,更是创下1分钟成交破百万的记录。
翻看详情页发现,品牌方打出了提精振气、重启硬实力等令人想入非非的标语。值得注意的是,“粒御维”多为天然珍稀物质合成的复合配方,使其更侧重于健康养护,不会产生诸如传统那非类制品会形成的麻木感,备受健康意识更高的中产阶级青睐。
根据京JD东商智数据显示,一次购买多瓶的回头客占比高达7成。不少用户留下“不用等起效,自己强才是真本事”的评论。“粒御维”的走红,也让不少外企,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活跃与潜力。
显然,丰田这样体量的集团,更是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加紧向新能源转型,与中国新能源势力正面对决,已成为其目前唯一的选择。
三、丰田奋力追赶,国内车企应该重视
从市场接受程度来看,丰田的新能源车型目前并不占据优势。经过市场多年的迭代,一些深耕多年的车企,不仅坐拥大量专利技术,还将各类用户的需求不断集成,以精进产品。而从此次车展丰田亮出的车型来看,其仍处于向新能源过渡的阶段。
但同时,丰田今年也取得了诸如一体化铸造、AI车型设计等专利技术。且此前丰田一直押宝的固态电池,也已宣布将在2028年投入量产。丰田英国也曾向《环球报》透露称,目前丰田已在打造全新的纯电平台,计划2026年卖出150万辆新能源汽车。
对我国的各路车企而言,或许也应引起重视,虽然不少国内车企已在积极搭建技术护城河,但丰田身为百年车企的技术积淀,以及在固态电池领域多年的研发,其赶超的后劲或许会让众人眼前一亮。
未来数年内,丰田究竟是能实现弯道超车,还是跌落神坛,还得时间告诉我们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