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十月是入冬后的第一个月,天气寒冷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对亲人的惦记,因此在十月一流行着为亲人送寒衣的习俗。到了十五月圆的时候,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更加深切,所以在过去,人们会在十月半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制作“团子”来“斋天”,一来与先祖分享秋天收获的喜悦,二来表达感恩怀念之意。
十月半还是道教中“三元”中的下元节,相传这一天为道教三官大帝中水官的诞辰,在这一日,水官要到民间进行考察,奏报天庭,为人们排忧解难。围绕着这一内容,民间流行着祈祈福的习俗。
十月十五下元节,是冬月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古老节日,届时在民间传统中形成了很多的习俗与讲究,这是人们对于节日的重视,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的内容,牢记:1不碰2不去3不做吃4样,延续传统,为家人祈福消灾。
1不碰
不碰鱼虾
下元节这一天,是人们祈求水官赐福解祸的日子,要表达出内心的虔诚之意,同时也要表现出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所以老人们叮嘱一定不能为难水族,这一天自然也就不能碰也不能吃水族生物,鱼虾,泥鳅等。
2不去
不去远方
十五下元节,这一天要完成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涵盖了祭拜先祖,祈求水官解厄等,而如果去远方,则意味着不能在家中准备好相关事宜,对先祖和水官都显得不够重视,自然也就不能得到先祖的庇护以及水官的消灾解难了。
不去河边
下元节是人们祭祀水官,祈祷无灾无忧的日子。那么依照此说法,水官会将民间的厄运灾难带走,此时灾难霉运等不好的东西便会凝聚在水中。所以说在下元节我们最好远离水边,不要到河边,水库,湖边等。当然如今天气已经非常冷了,河边的风往往会更大,这个季节到河边也是比较容易好着凉受寒的,所以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也不适合到河边。
3不做
不说浑话恶语
在古书中有记载:“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由此可见,想要得到水官的排忧解难,一定要好好表现。言行举止都要得体,表现出恭敬与虔诚,不能口出浑话恶语,也不能吵吵闹闹。所谓心诚则灵,起码的诚心还是要有的。
家里不收拾
下元节为民间祭祀先人的日子,依照传统,要将家里收拾整洁干净,然后准备出各种祭祀用品,菜肴,果品,酒撰等,家人团聚到一起,举行祭祖的仪式。而若是家里不收拾,邋遢脏乱的话,则显得对先祖不够尊重。
不摔碎东西
下元节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一家人都和谐相处,行动上也要格外小心,不能摔碎东西,以此来为家人祈祷平安顺利。因此在取放碗筷,茶杯等易碎物品时,我们不妨多一些注意,家里的宠物也要看好,避免碰碎东西,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天。
吃4样
吃麻糍
麻糍是我国南方一些省份的传统小吃,是福建人祭祀时常用的供品,而在浙江地区,农历十月则流行着过麻糍节的习俗,意在庆祝秋季丰收,感恩上天赐福。麻糍是以糯米面粉为主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内部会包入馅料,而馅料会依照各地人的口味而有所不同,有花生碎,黑芝麻,糖,豆沙等做成的甜馅,也有各种菜馅。其成品洁白,软糯可口,老人小孩都喜欢吃。
吃芋子包
芋子包也是下元节的传统食物,也是客家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小吃,民间有说法“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芋头代表着“余头”,意味着家里吃喝不愁。而小小的芋子包更是包罗万象,象征着百财聚来。芋子包在以芋子和木薯粉做皮,包入各种馅料,蒸熟后食用。口感软糯鲜美,热乎暖身。
吃饺子
到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吃饺子的频率会特别高,到了下元节这样的传统日子里,更少不了要包饺子。包得鼓鼓的饺子象征着团圆美满,平安多福,同时饺子形似元宝,人们便赋予其财源滚滚的美好寓意。天气冷了,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身体暖和又解馋,还能补充多种营养。这个时候我们包饺子可以选择萝卜,白菜,菠菜,莲藕这些应季的菜来调馅,新鲜又好吃。
吃豆包
豆包是下元节这一天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食物,而且这一习俗早在明代就有了。届时,在老北京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吃上一些“豆泥骨朵”,也就是以红小豆做馅蒸熟的包子。红豆是谷物的代表,人们吃红豆包意在祈祷五谷丰登,而蒸制的这个过程也蒸象征着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