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英国发布了一份充斥着霸权思维的国际发展白皮书,这份白皮书中就包含涉华内容,称,英国对中国的政策方针,将遵循“保护”“结盟”“接触”三大支柱。如果中国的行动,对英国的利益构成挑战,英国将采取坚决有力地回应。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对英国的利益构成挑战”呢?英国首相苏纳克就举了个例子,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援助,削弱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力,就是对英国的利益构成挑战。
简单来说,英国的这个白皮书,基本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即不许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你敢对外援助,我就让你承担代价。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没道理的,并且暴露了英国的傲慢。
说到底,英国就是自持它曾经“日不落帝国”的身份,虽然如今不怎么样,但是它对发展中国家就是抱有“老牌强国”的迷之傲慢。并且英国不但傲慢,对中国更是抱有偏见,因为在英国看来,中方已经“对英国的利益构成挑战”。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知道的是,英国利用它那完备的金融体系,在各种对外援助和贷款中,附带各种额外政治条件,把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伏在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身上吸血。而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有了能力去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为它国提供了另一种“不被吸血”的选择。
对此,英方就认为,中国这是在损害英国的利益。所以英方也就试图在这方面“妖魔化”中国,例如放出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的说法,这种对中国的栽赃污蔑,其实就是试图在国际上给中国“泼脏水”,好让一些被蒙在鼓里的发展中国家继续向英国借钱,英国也就可以继续当这个第三世界的“吸血虫”。
摸清了英国白皮书说法的逻辑后,我们接着来看看,英国首相苏纳克在白皮书中威胁可能采取的“坚决有力”行动,到底有没有“力”。事实上,英国国力近年来呈十分明显的衰落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必须在全领域找到增长点。军事和外交上,英国是选择跟定美国,而在经贸层面,英国就选择看向中国。据了解,在去年,中英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英镑,中国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国务大臣兼投资部部长约翰逊也曾表示,作为主要经济体,英中两国有必要加强务实的贸易投资合作,以支持两国经济增长。也就是说,英国是绝对不想和中国“脱钩”的,更不用提对中国采取所谓的报复了。
事实上,英方就算发狠,它能影响到中国的渠道和途径也不多,除了官方对话沟通,就只剩下通过支持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智库,对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施加负面影响。也就是说,英国就算要报复,也绝不是“有力”的。
总的来说,中英关系该何去何从,我外交部长王毅已经指出明路,“只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客观看待彼此发展,增进理解互信,中英关系就能排除干扰障碍,展现生机活力,开辟广阔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