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贺兰山东麓青铜峡甘城子产区的贺兰芳华酒庄采访,干练而聪慧的庄主王新文女士说:“写写咱们酒庄的酿酒师吧,他是西班牙人,名叫Jose(何赛),贺兰芳华能有今天的成就,Jose功不可没。”
王新文介绍,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央电视总台一台为此策划了一档专题节目,邀请10名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专家做客中央电视总台,讲述在中国工作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贺兰芳华的酿酒师Jose被选中做嘉宾,讲述Jose在酒庄的故事,分享他与酒庄一起工作的同事之间的友谊。
西班牙80后酿酒师来到贺兰山下
Jose在西班牙一个遍地是酒庄的小城里长大,浓郁的葡萄酒氛围让他对紫色的世界很向往。大学本科,Jose学习的是农业工程,毕业后便奔向自己心中的圣地——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院,并在这里取得了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硕士学位。从此,他的葡萄酒生涯正式拉开帷幕。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Jose得知宁夏举办酿酒师挑战赛的消息。彼时,贺兰山东麓产区正像一株刚出土的幼苗,在国际上释放出星星点点的信号,人们还没完全认知。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女士在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走访考察了一些酒庄后,兴奋地说:“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杰西斯•罗宾逊是Jose心目中的偶像,看到杰西斯•罗宾逊大师这样评价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引发了Jose的好奇心和挑战欲。于是,他马上收拾起简单行囊,买了张飞往宁夏的飞机票,踏上了中国大西北之旅。下了飞机,顾不得休息,就沿着杰西斯•罗宾逊考察的路线走了一圈,然后马上就爱上了这片葡萄产业方兴未艾的热土。
经过一番考察,Jose最终选定了贺兰芳华酒庄作为自己的参赛基地。贺兰芳华酒庄坐落于宁夏青铜峡市甘城子乡,是贺兰山东麓风土表现优异的核心小产区,与其他酒庄相比,这里有700亩酿酒葡萄园,当时葡萄藤树龄大部分在18年左右,这意味着酿酒葡萄的品质能够得到保证,这也是贺兰芳华对Jose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而且酒庄处处洋溢着年轻的活力,让人忍不住想要和它一起成长。”Jose说。
成为贺兰芳华的酿酒师
在酿酒师挑战赛中,Jose酿造的一款干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回想起那场比赛,Jose更愿意把它形容为一把钥匙,“它让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顺理成章的,Jose被慧眼识珠的贺兰芳酒庄庄主王新文聘为首席酿酒师。
自从来到贺兰芳华酒庄担任酿酒师后,Jose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遇到语言说不清楚的问题时,他会用肢体语言及本子上的写写画画来表达。很快的,Jose就凭借着过人的业务能力和谈吐优雅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包括酒庄庄主在内的所有员工。酒庄从葡萄种植到采摘,从压榨到酿造全程由他亲自指导和控制,甚至小到设备阀门开启的先后顺序,他都会反复确认,一起工作的伙伴们无不被外国酿酒师的认真和敬业所折服。不到半年时间,Jose已经完全融入了贺兰芳华大家庭,不仅学会了不少青铜峡口味的中国话,更与这里可爱的人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
Jose的反常行为让人“难以理解”
据王新文回忆,2013年的冬天,对于贺兰芳华酒庄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冬天。以往的冬天,贺兰芳华酒庄都会和其他酒庄一样先剪枝埋土,后灌水,可这次Jose却让大家“先灌水,后剪枝埋土”。Jose主张颠倒以往先剪枝埋土后灌水的顺序。这在宁夏所有酒庄中都是没有尝试过的。Jose的理论是:只有让葡萄先喝足了水,有了充分的营养,才能抵抗寒冬。
贺兰芳华酒庄的做法受到了邻近酒庄的嘲讽,就连宁夏葡萄酒学院的一些专家,也站出来表示反对,毕竟在当地从来没有人这样干过。可是,Jose却十分坚持自己的意见:“葡萄在采摘期间是不灌水的,采摘完的‘葡萄’非常地精疲力竭,只有先灌水,才能让‘葡萄’舒展,得到营养,之后的剪枝和埋土,才能让它健康地度过这个冬天,明年春天它才能健康、饱满地出土。本身疲惫的葡萄藤现在如果剪枝埋土,这相当于把它的毛细血管剪断了,它还有精力来吸收水分吗?”
Jose平时幽默风趣,但工作起来却很严肃认真。在灌冬水这件事上,Jose的反常行为让人“难以理解”。可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毫不退让。多次与Jose沟通确认后,庄主尊重了Jose的决定。“听到他有理有据的论断,我最终采用了他的方法。”王新文说,“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办法的确管用有效。”
2014年的春天,贺兰芳华酒庄基地出土之后的葡萄芽和藤枝都非常的饱满,非常的健康,竟比往年成活率都高。直到现在,贺兰芳华依然沿用Jose创造的先灌水后埋土的方法。这一“反常”事件也在宁夏葡萄界内传为美谈。正是酿酒师与庄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彼此信赖,使得合作非常愉快。
基地的葡萄就是他的孩子
在Jose的眼里,基地的葡萄就是他的孩子。2013年,Jose发现酒庄有60亩的葡萄树出现了问题,这些葡萄树虽然树龄较长,但由于幼苗时期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生长期均带有病毒。随着树龄越大,病毒表现得就越明显,如果不及时清理掉,酿出的葡萄酒会有很大质量问题。Jose果断地建议庄主及时铲掉了带病的葡萄树。经过两年的休整后,土地重新种上健康的新苗。
仅仅有了健康的葡萄,这对Jose来说并不满意。葡萄酒是精致的,一些品种不纯的葡萄苗也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Jose继续清理了一些品种不纯的葡萄苗,认真化验了土壤的各种属性后,他才把符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葡萄种下。
“酿酒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也是一整套的生产过程,它牵扯到很多的东西,比如微生物学、生物学、化学等等,所以它不光是简单的做酒。”Jose认为,本地的酿酒师想要酿出好的葡萄酒,就应该多在土地和葡萄上下功夫,只有把葡萄研究好、种植好,那么精致的葡萄酒自然而然地就能酿出来。正是Jose表现出的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让王新文对Jose的建议几乎是言听计从。
2015年的宁夏(香港)经贸合作恳谈会,王新文准备带一款酒参展,但Jose却认为这款酒必须还要在橡木桶中再待6个月,才能出桶。最终,这款酒仍然在橡木桶中。“Jose对酒的质量把关非常严格,不能出桶的酒坚决不出。”王新文说。
外国80后酿酒师“随乡入俗”
“这里不仅年轻有活力、塑造性强,还可以尝试种植不同的特点的葡萄,从而酿造出不同风格的葡萄酒。”Jose说。在贺兰芳华酒庄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他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人和生活,如今,他已与酒庄融为一体,像家一样呵护着酒庄。
Jose的适应性很强,在酒庄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Jose就学会了简单的中国话,每当他和同事一起吃饭时,他都会用“标准”的青铜峡土话说“吃饱了”,惹来大家一阵阵轻松的笑声。在葡萄园里,他同样穿着农工一样的装束,一样下地剪枝抹芽,不细看还真分辨不出来。见到来访者,Jose会突然像本地人一样大声问候:“你吃了吗?”声调中带有浓浓的青铜峡家乡味儿。
Jose的适应性还表现在“随乡入俗”上。晚上酒庄工作人员闲下来的时候,偶尔打打小麻将放松一下,谁赢了第二天晚上请大家小聚,无非就是在小商店买几包花生米麻辣串烧烤之类的零食,一起乐乐。有一次,Jose仅仅站在人家背后看了一次打麻将,就上手了,而且赢的次数还比较多。对于Jose的聪明才智,庄主王新文津津乐道:“Jose有超强的记忆力,比如他能用最短的时间在复杂的停车场找到他们的车,这样惊人的记忆力令人感到惊喜而赞叹。”
精致主义者的拯救与重建
“Jose是个精致主义者,凡事总是追求质感、品位、极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王新文表示。
来到贺兰芳华后,Jose酿出的2012赤霞珠被有着法国葡萄酒圣经之称的贝丹·德梭年鉴收录,2013赤霞珠在“发现中国葡萄酒峰会”上被罗宾逊、布尔奇、达加塔三位大师联名推选为中国十大葡萄酒之一。然而这些成绩并没有让Jose停下学习和探索的脚步。他不停地奔波于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南非、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各国家葡萄酒产区。他告诉小编,在不断挑战自己的同时,奔走于不同的产区、感受不同的风格,有助于一个酿酒师的成长。小编问Jose:“会有一款作品让你停下来吗?”他笑了笑,说:“不错的酒会有很多,但最令人满意的那一款,永远在路上。”
Jose除了疫情的那几年回到家乡休整外,其余的时间都待在贺兰芳华酒庄。他对于细节的执着,让贺兰芳华酒庄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在他看来,只有认真,认真,再认真,精致,精致,再精致,才不会辜负上天对这片土地的恩泽。
“在贺兰山东麓,我亲眼看到高质量的中国葡萄酒的崛起,宁夏已证明它可以打败波尔多。”Jose对贺兰山东麓风土十分自信,他对小编说:“我相信,贺兰山东麓一定能酿出世界顶级美酒。”
Jose来到贺兰芳华酒庄工作有8年多时间,他越来越像一个宁夏人,而他对于“精致”的执着,也在推动着贺兰芳华酒庄的葡萄酒不断提升档次。王新文相信,在Jose的帮助下,“贺兰芳华”必将成为“精致葡萄酒”的代言词,宁夏美酒必将飘香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