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美元化”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潮流,包括中俄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主张发展本币结算,最近举行的俄非峰会上,俄方就明确表示希望和非洲国家建立非美元货币结算方式。
然而前段时间美媒却曝光了中国大举增持美债的消息。根据美媒爆料,我国在抛售1700多亿美债的同时,又反手增持了1218亿美元的美国机构债。到底什么是美国机构债,我们又为何要进行这种一买一卖的操作呢?
美国的债券市场是一个非常标准的金融投资市场,其中交易的债券种类非常多,除美国财政部发行的美债之外,美国机构债的官方属性最强。
如果按照违约可能性的角度来进行排序的话,美债的安全系数最高,其次是美国机构债,而那些华尔街巨头和硅谷巨头发行的企业债则是安全性最低的。美国债券市场上的交易的投资标的基本都是浮动利率债券,一般风险越高的债券收益率和投资回报率也就越高。
由此可见我国投资美国机构债就是为了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适当选择一些高回报率的投资产品。这就像我们A股股民把原本用来买国债的钱,取出来投资余额宝一样,都属于非常常规的投资策略。
根据统计,在2022年一整年里,我国持有的美债余额一共减少了1732亿美元。美债并不是一种私人之间的借贷,投资美债更像是一种类似炒股的行为,所以与其说是我们抛售了1700多亿的美债,倒不如说是我们的“美债账户”缩水了1700多亿。
这有什么区别呢?接触过股市交易规则的朋友应该都能理解这样一个道理:在熊市来临,行情跌到惨不忍睹的时候,就算你不割肉、减仓,你的股票账户余额也会出现大幅缩水的情况。
据统计,2022年全年美联储一共加息了425个基点,由于美债价格和利率的走势恰好相反,所以美债市场在去年遭遇了非常严重的熊市危机。截至2022年收盘,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十年期美债交易价格年度跌幅超过10%,而同期我国美债账户的缩水幅度仅为16%。
由此可见,我国持有的美债余额之所以会大幅减少1700多亿美元,主要原因并不是主动抛售,而是和美债价格暴跌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讲,我国在美债市场上遭受了不小的投资损失。
我们之所以会遇到这种被割韭菜的情况,主要和美债的交易制度有关。美债的交易价格一般都比票面价格低,比如一张票面写着100美元的美债,实际成交价格可能只有97美元,这样一年之后,美债投资者就可以获得3美元也就是3%的投资收益。
由于美债是按照浮动利率交易的,美债的交易价格就会随着美联储的基准利率浮动而变化。举例来说,假如美联储把利率从3%涨到了4%,那么昨天还卖97美元的美债,到了今天可能就只需要96美元就能买到了。
在完全自由交易的市场规则下,我国在低利率时期买入的美债,就会因为美联储的加息行动而遭遇贬值危机。因为不管美联储把基准利率加到多高的水平,我们在债券到期之后都只能按照美债固定的票面价格收回投资,可如果我国要提前出售美债的话,就必须接受由于加息而不断降低的美债交易价格。
不过从最近美联储的表态来看,2023年美方很可能会停止加息行动,并且降息的概率也在大幅增加。和之前的加息周期相反,如果进入降息周期的话,那么我国持有的美债余额就会因为交易价格上涨而增值,这对于我国增加外汇储备将会构成巨大利好。
不管是买美债,还是买美国机构债,都是普通人的投资行为,大家完全没有必要过分解读。
结语
必须承认的是,我国某些官媒的确缺乏最基本的金融学常识,他们错误地把美债余额减少和抛售美债画上了等号,甚至还有媒体在炒作买美债就是给“朋友借钱”。难怪张雪峰会说不建议考生报考新闻学,官媒的从业人员都如此缺乏常识,你觉得新闻学还有什么学习的价值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