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1946年6月9日,罗炳辉指挥新四军某部向山东枣庄一带的国民党顽固派发起了进攻,经过一番血战之后,国民党军被全歼,枣庄解放。

罗炳辉当时担任新四军副军长,此次枣庄战役,罗炳辉带病出征,医生多次建议他注意休息,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丝毫不敢松懈。

早在1913年,罗炳辉就成为了一名军人,在征战沙场的三十多年里,罗炳辉风餐露宿,吃了不少苦,他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抗日战争时期就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

陈毅也经常劝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前线的事我来顶,你先去后方调养,等养好了身体再回来。”

但罗炳辉每次都说:“现在战事紧张,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怎么忍心丢下部队去养病。”

战士们也没有辜负罗副军长的付出,只要他在前线,战士们就像是吃了定心丸,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罗炳辉出生于云南,早年曾是一名奴隶,靠给地主家打工为生,地主对奴隶非打即骂。有一次,一名同伴在给地主家放羊时不慎弄丢了一只。地主召集家仆,将他打成了重伤。

罗炳辉深深的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的苦楚,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一个人的性命难道还不及一只羊?一向喜欢打抱不平的罗炳辉将地主告上了县衙。

由于云南地处南疆,远离政治中心,这里的官场充斥着腐朽与堕落。县官与地主几乎穿一条裤子,县官非但没治地主的罪,还以无事生非为由,将罗炳辉赶出了县衙。

去县衙告状的事得罪了地主,罗炳辉为此丢了饭碗,只能四处漂泊,依靠打短工来养活自己。

1912年,清政府灭亡,罗炳辉以为穷人的苦日子终于结束,殊不知,之后几年的军阀混战让百姓再次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真可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罗炳辉先是加入了云南军阀唐继尧的滇军,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虽说依靠自己的战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但旧军阀内部乌烟瘴气,官僚主义横行,与腐朽的清政府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旧军阀的现状让罗炳辉心灰意冷。

1927年,罗炳辉与朱德相识,两人相见恨晚,朱德说:“工农兵要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军阀、土豪劣绅,只有取得革命的胜利,百姓才能有田种,有饭吃。”在朱德的引导下,罗炳辉加入了共产党。

从此之后,罗炳辉成为了红军难得的一员虎将,苏区反“围剿”作战、长征,罗炳辉一马当先,多次力挽狂澜。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炳辉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他所创的“梅花桩战术”屡试不爽,给日军带来了巨大损失。

然而,部队所取得的一系列战果,其实都是罗炳辉透支身体换来的。他经常工作起来废寝忘食,一日三餐也不规律,这让他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时常会处于昏迷状态。

日本投降那天,罗炳辉就因为长时间劳累,昏迷不醒,错过了与战友们共同庆祝胜利的机会。

解放战争前夕,我军取得了枣庄大捷,罗炳辉是战役的主要指挥者之一。枣庄战役胜利后半个月,罗炳辉在吃饭时突然晕倒,头部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罗副军长!你怎么了?”旁边的战士发疯似的大喊,其他战士也闻讯赶来,无论医护人员使用何种手段,罗炳辉始终未能醒来。

“赶快把罗副军长送到兰陵镇去治疗吧,那里有个医院,医疗条件比咱们这好很多。”卫生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

司机一路飞驰,以最快的速度将罗炳辉送到了医院,陈毅得知消息后马不停蹄的赶往了兰陵镇。几个小时后,医生低着头走出了病房。

“罗炳辉同志怎么样了?医生你快说句话啊!”陈毅一把拽住医生,医生长叹一口气,一句话都没说,朝着病房深深的鞠了一躬。陈毅看到这一幕后,眼圈瞬间红润,抓着医生衣袖的手缓缓的垂了下去。

经过医生的检查,罗炳辉突发脑溢血,目前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49岁。

罗炳辉牺牲后,新四军全军为其哀悼,陈毅亲自为其主持了入殓仪式。看着老战友的遗体,陈毅坚定的说:“老罗,你未竟的事业,我们一定会替你去完成!”

在罗炳辉的葬礼上,他的妻子张明秀失声痛哭,儿子罗新安当时只有两岁,尚且不明白死亡的含义。他拉着母亲的手,问道:“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陈毅看到罗新安后,蹲在他的面前语重心长的说:“你爸爸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奋斗终生,只要你将你爸爸的意志传递下去,你的前途将会无比光明。”

陈毅的这番话对一个两岁大的孩子来说的确有些深奥,但罗新安仿佛感觉到了,自己的父亲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罗炳辉在参加革命前夕曾有过一段婚姻,妻子名叫李贵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的生命就像小草一样脆弱,罗炳辉参加革命后,便与李贵秀失去了联系。他多次给老家写信,但全部石沉大海,这段婚姻也就告一段落。

罗炳辉一直觉得愧对妻子,参加革命这么多年,一直挂念的李贵秀,40岁的年纪,还处于单身状态。

延安时期,钟明彪劝罗炳辉:“事情的过去这么久了,你也该走出来了,人生路还很长,你要向前看。”后来在钟明彪、何长工的牵线搭桥下,罗炳辉与“抗大”女学员张明秀相识。

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经过毛主席的批准,两人在陕北的窑洞里举办了简陋的婚礼。结婚后,张明秀与罗炳辉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名叫罗新安,女儿名叫罗鲁安。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炳辉不得不奔赴前线与日寇作战,将家中事务全部托付给了张明秀。张明秀不仅踏实能干,对儿女的教育也下足了功夫。她经常给罗新安讲述爸爸打仗的故事,并教导他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为国家有贡献的人。

但是,母亲的用心并不能弥补父爱的缺失,罗新安从小便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流。罗炳辉牺牲后,张明秀对儿子越发严格。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罗新安的行为稍微不妥,便会迎来母亲严厉的批评。张明秀认为,只有对孩子严加管教,才对得起丈夫为革命的付出。

1947年,莱芜战役期间,出于全局考虑,我军决定放弃临沂,集中精力歼灭北线的敌军。国民党整编74师随后占领了临沂。

由于罗炳辉的坟墓在临沂,张灵甫对罗炳辉恨之入骨,命令部队寻找罗炳辉的坟墓。罗炳辉的遗体被国军从棺木中拖出。

张灵甫为了泄愤,将他的遗体挂在树上,让士兵们当做靶子射击。凌辱过后,国军又用吉普车拖着遗体游街,最后放在河边暴晒。

多亏一个好心的渔民,将罗炳辉的遗体偷运到了一片树林里,找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将其安葬。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罗炳辉之墓才被迁移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张明秀得知丈夫遗体被凌辱后,哭了三天三夜,她抽噎着对罗新安说:“孩子,你一定要活出个人样,千万不能让你的父亲失望。”

母亲的严格要求让罗新安背负了巨大的压力,性格也逐渐走向了扭曲。七岁时,张明秀把罗新安带到了上海读小学。

令人名想到的是,罗新安在校表现极差,不是上课起哄就是欺负同学,张明秀看到儿子的现状痛心不已,为了让他改邪归正,不惜动用皮鞭。

但是,张明秀越是严厉,罗新安越是叛逆,甚至还对父亲的过早离去产生了怨恨,“句句不离我爸,我爸一共才跟我待过多久!”

听到这些话,张明秀的心都碎了:“你这逆子!”巴掌落在罗新安的脸上时,母女感情也随之破裂。由于平时不误正业,罗新安成绩十分惨淡,一度被留级。

多亏遇到了一位恩师,在他的一番开导下,罗新安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学习生活也逐渐步入了正轨。但是对于父亲,罗新安一直认为他疏于对家庭的投入,导致自己的童年缺少父爱。

随着罗新安年龄的不断长大,张明秀为了弥补儿子父爱的缺失,与一名北大的知识分子组建了新的家庭。

罗新安的继父名叫徐伦,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妹妹,他都视如己出,罗新安也逐渐接受了他。徐伦经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罗新安辅导功课,这也让他高中时期的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后被哈军工录取。

由于是烈士子女,组织上给予了罗新安很多照顾,罗新安进入哈军工后,学习也比较刻苦,希望将来能够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然而一场意外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继父徐伦因为卷入了一场风波,之后罗新安被送到了东北的一座农场务工,从此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31岁时,罗新安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婚后夫妻二人生下一个儿子,并取名为罗承。罗承让罗新安操碎了心,他的叛逆程度比自己小时候更严重。

成年之后,罗承还被确诊为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除此之外,罗新安的婚姻也并不美满,夫妻二人因为性格不合,最终分道扬镳。

罗新安第一次感受到了当父亲的不容易,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带着他到处求医问药,甚至一度前往了国外接受催眠治疗。

后来随着电脑在全球普及,罗承对计算机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性格上的缺陷也逐渐被弥补,于是他在这一领域刻苦钻研,成为了一名计算机专家。大学毕业后,罗承成立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2016年6月21日,这一天是罗炳辉牺牲70周年纪念日,罗新安受邀参加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的纪念活动。

罗新安手持花篮,缓缓的走到了罗炳辉的墓前:“父亲,今天是您逝世70周年,儿子来看您了。”

看着父亲庄严的墓碑,罗新安欲言又止,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自己曾经怨恨父亲没有抽出时间陪伴自己,直到步入老年,他才明白父亲当年从事的事业有多么伟大。

75岁那年,罗新安曾接受过一个记者的采访:“我听说,您之前一直都怨恨父亲,这些传闻是否属实呢?”

罗新安毫不避讳的说:“确有此事,但那时候年龄太小,不懂事,如今我已经明白了父亲当时为什么坚持革命了,他是伟大的,是我一辈子前进的动力。此时,我只想对他说,爸爸,我不再怨恨你了。”

在与记者谈论父亲入殓时的情景时,罗新安突然回忆起了当年陈毅对他说的那句话。“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的理解陈毅元帅那句话的含义,父亲的精神将会永远被传承下去。”

罗新安一直在科研领域默默付出,他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曾获得过三次国家级以及上海市级科技成果奖。

晚年的罗新安编著了一本名叫《中国道德新论》的书,书中有句话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缅怀:“人区别于动物,在于有信仰,我和父亲的信仰一样,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

从奴隶到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的人生充满了苦难,但他的一生不正是革命先烈们人生的真实写照么?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的与命运作斗争。他们所争取来的光明照耀了华夏大地的所有底层人民。

罗炳辉的奉献精神被其子罗新安传承了下去,这是先烈们留给晚辈最有价值的精神遗产。

内容分享:
【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