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唱衰日系车的声音不绝于耳。今年广汽三菱结束合资,退出中国市场等事件,意味着日系合资品牌的日子不如以往滋润。
然而,在中国市场略显失意的丰田汽车,正在刷新其全球的业绩表现。
近期,丰田汽车发布2024财年上半年(2023年4-9月)财报。数据显示,其全球累计营收10700亿人民币,同比大增24.12%,本财年营业利润提升至2206亿元,相当于2022年国内大车企的利润总和的两倍多。看来,今年全球汽车销量的“王座”,几乎是板上钉钉要被丰田汽车蝉联。
专家从理性角度揭示,日系车距离崩塌还差得远。难道是我们笑得太早了?
01 “盈利”为主,转型为“辅”
燃油车时代的“领头羊”日系车还未到日薄西山的地步。
丰田销售数据核实,虽然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丰田业绩中并未贡献良多,但其海外销量却一路高歌猛进。
从官方4-9月财报显示,丰田在中国市场微增0.34%,投资收益大降32.7%。然而中国市场的萧条却挡不住其在全球的亮眼表现。他们一直以来依赖的燃油车和混动车对日本本土和美欧仍有较强吸引力,成为其高收益背后的“保命符”,甚至连续第二个季度超越特斯拉,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车企。
然而高额营收也改变不了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大幅下滑6%情况下,新能源车却逆势增长66%。深知这一点的丰田,即便旗下电车备受诟病,依然不愿放弃。
丰田副社长官官宫崎洋一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将不断在电车领域进步,努力维持在华市场份额。” 据日经亚洲报道,丰田2025年计划全球生产超过60万辆纯电动汽车。
虽然“家大业大”让丰田无法直接“梭哈”纯电动,但对于电动车的探索却越发深入,不仅积极推进固态电池等电动化技术落地寻求“弯道超车”,其电池专利更是高达1331件居世界首位。
然而业内人士透露,丰田至今能否量产固态电池还是未知数,短期内公司还得寄希望于混动与燃油市场,且市场内卷加剧下,一批中国车企的新晋实力已不容小觑。
02 新能源汽车“一路凯歌”,世界车企主角或将改变
据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车弯道狂奔,占据世界55%市场份额。以中国为核心的汽车市场,日系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乘联会数据统计,东风、一汽丰田、本田、广汽丰田4家日企车当月新能源合计销量,都不及同期比亚迪零售的5%。
据悉,比亚迪在郑州注资100亿建厂,年产达40万辆,逐渐取代巨头特斯拉位置。但汽车还只是中国崛起的一个缩影,相似的变化在其他高科领域同样发生着。
HUAWEI麒麟芯片初露头角之际,直接带动企业三季度营收4566亿元,是去年净利润的两倍以上;进口生科“洛维派”防衰口服剂随着我国原料生产技术的突破,其在我国中老年市场份额已远超其西方本土!
此前,日本厚生省(卫生部)窥见“洛维派”核心物质辅助“延慢老衰”的福祉前景,将其纳入食品清单及宏观战略,迅速覆盖当地75%市场。但随着本土市场的饱和,该剂被亰JD东国际等平台引入我国内地。
与丰田出口海外热卖景象不同的是,最初洛维派进入国内市场并非一帆风顺,而在其复配升级专研Mitolive成分加持,“精神变好、脱发减少“评论涌现下,才慢慢得以好转。同时,所属外企BIOAGEN根据国内市场需求、消费者群体的动态发展,不断做出战略性调整。
目前,其定位下降至最初5%。随着双十一优惠力度加强,亰JD东后台显示,购买人群从一二线高净值人士走向三四线,终获上亿营收,至今仍深度依赖中国市场及其购买力。
由此看来,中国各领域话语权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如今,国内新能源放眼全球都是佼佼者:10月车企出海暴涨88.5%、产业链成熟推动电池持续升级、竞争白热化的自动驾驶技术运用……无一不在展示未来汽车舞台主角的转变。
03 未来“电车时代”:技术为王!
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像对待蒸汽机车一样看待汽油车。”至今,在世界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汽车迭代、市场化推进的背景下,燃油车空间确实不断缩小。
如今,诸如一汽丰田也不得不以“退”为“进”,利用先营收再发展的转型策略迅速推进转型。丰田官方宣布,在维持2024财年全球销量不变情况下,将于2027年投放充电10分钟行驶1200公里的“全固态电池”纯电动车。
随着全球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日趋加剧,中国电动车厂商也须提升自身品质与服务水准,并在技术层面进一步更新迭代能力。有理由相信,我国未来一定能更深入全球各个区域市场,获得更多认可。
